举行谈判。俄方的全权代表团团长是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卡休上校,华方的全权谈判代表是禁卫军参谋长张一叶中将。
带着胜利者的轻蔑微笑,张一叶将华方拟订的投降条件交给卡休,并允许俄方谈判代表团就华方提出的条件进行30分钟的商讨。
看完这些条件后,卡休提出了反建议,要求首先允许要塞守军携带武器离开要塞。
张一叶冷冷地哼了一声,对身边的翻译道:“告诉他们,这些条件是帝国大本营决定的,一个字都不能改,如果不同意,1小时内我军就恢复攻城。”
翻译叽里呱拉一阵后,卡休又跟身边的代表们商讨了几句,向梁天河点头说了一句话。
翻译转头道:“他说可以同意我方的条件。”
“那就签字吧。”
梁天河指了指桌上早已准备好的鹅毛笔说道。
卡休小声嘟嚷了几声,拿起笔舔了舔墨水,开始签字。
这时,梁天河面前摆放的银壳怀表的水晶玻璃下面,镀白金的矛头形指针正好落在三时三十七分的位置上。
按照投降条件,整个要塞卫戍部队沦为俘虏。所有堡垒、工事、武器、弹药、资金及其他军用物资须原封不动地移交给华军。允许俄军将领和军官携带礼仪xing武器(即佩刀佩剑之类)和个人生活必须品。缴械的士兵、水兵、军士在各自军官的指挥下到华军指定地点集合。投降书自签署之ri起立即有效。
到投降这一天,海兰泡卫戍部队尚有30600人(其中伤病员9872人),马2000余匹,完整火炮104门,机枪5挺,各种炮弹1万多发。根据卫戍部队军需部门的统计,到1903年10月20ri,部队的面粉还能供应八个月,但副食品只能供应一到三个月。另外,在一个月的围城战中,估计有一万以上的海兰泡市民死于炮火和疾病。
为夺取这个紧扼黑龙江中上游的要塞,禁卫野战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自1903年9月9ri至10月20ri,在差不多六周的作战中,禁卫野战军共计伤亡失踪三万八千七百人,其中阵亡失踪一万六千三百人。全部的战果是:全歼包括敌西伯利亚第一军在内的海兰泡要塞守卫部队约五万人,重创敌西伯利亚第二军和从喀山军区千里迢迢赶来支援的第十一军,合计确认击毙和俘虏敌军约九万人,伤敌数万人。
禁卫野战军的战斗并未就此结束,海兰泡以北120公里外的斯沃博德内一带,尚盘踞着俄西伯利亚第二军和第十一军的残部数万人,但他们已经显得无足轻重――斯沃博德内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