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他们的学生。
既然如此,大家观看仙画的机会,不也就因此变多了吗?甚至在一些专门学校,他们常年使用放映机,已经完全不以为意了,有些教职工,不但会操作放仙画不说,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修复简单的机器故障呢!
这么一来,对于专门学校的教职工、时常有机会来上培训班的能吏,包括放映队的内部成员等等一批人来说,仙画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中颇有一些人,以‘仙画专家’自命,甚至还为仙画分门别类,写下了不少总结笔记,私下刊发出来,四处流传,引来更多的外地笔友通信——
虽然《买活周报》对于这些笔记没有公然刊发,但各地自办的小报,却非常欢迎这种讲述仙画的内容,更有趣的是,比起买地的小报,敏地的报纸对于这种内容反而更感兴趣,只要一刊发,反响便是极佳,有一些常年在敏朝生活的敏人,对于仙画无比向往,虽然迄今未能亲自一看,但对这种小道消息却非常留心,还会做成剪报本收集情报,对于一些笔记中提到的经典仙画,津津乐道,向往不已,甚至还自费翻印笔记中提到的仙画故事梗概,自己加以扩写,在当地十分畅销,让他们赚了不少钱呢!
虽然‘影迷’这个词,还没有流行开来,但在这群‘画痴’(众人对仙画狂热的自命)的追捧、议论之下,如今买地的仙画,也被大致地分为了这几个门类:第一,教学类,这也是最让人生厌,在画痴中最无人讨论的一类,人们认为,这些仙画,画面呆板,往往只是一个教师端坐在一块黑板之前,讲解艰深知识,又无自然风光,又无美人歌舞,画面中最多的图案,不是分子式,就是长长的数学算式,除了那些理工科的匠人之外,在课堂外见到这些东西,实在是叫人提不起兴致!
第二,美景类,这类仙画,是六姐放映时最爱挑选的一种,也是徐侠客这些新晋的旅游家心中的最爱,那真真是每一幕都美轮美奂,仙画二字名副其实,若不是画外音的旁白又或是字幕上的汉字,明明白白提到的地理名词,和地理书上相当的一致,很多人甚至不能相信,这画中的景色在本方世界也有,他们甚至认为这完全是天界独享的美景,又岂是人间配有的东西?
非洲大草原……南北极的盛景,深海奇景、通古斯的原始森林……甚至还有生物书上提到的史前世界,都曾经被仙画放映出来,但最可恨的,这种放映零零散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很难梳理清楚仙画的脉络、门类,就犹如天书典籍一样,浩荡难以尽数,随便拎一个门类,只怕都比《永乐大典》还要更加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