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孩子?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房子住到怎样的算差不多,车子呢?衣服呢?孩子的教育呢?
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变化,生产力的飞快上升,也让很多自诩会过日子的家庭都陷入了茫然,在这种极快的节奏中难以确定自己的定位。这里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有些问题是女子的标准特别空缺的,其实谢双瑶也不是第一次面临这样的问题了,在择偶标准这些事上,都可以感受到新女性的无所适从,杰出的人无所谓,平庸的人则被拉扯在自我需要和固有印象之间,反而特别两难。
这么看来,制定标准似乎已经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了,叫张宗子写几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报纸进行宣传推广,目的不在于表彰这种生活的模范性,而在于给大家植入一种,‘这样的生活是正常的’,如此的标准。活可以让笔杆子去干,她来确定一些标准就好。
谢双瑶知道,这是不能逃避的问题,如果不走这条路,那就必须让知识教去填补空缺,知识教必然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庞然坐大,固然,知识教也绕不开她,但这和她的本意就相违背了,她并不想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这也是她为何没有构思‘两制’制,事实上很多人都对她如此建议过,在老华夏之外的疆域,实施以教治国,这么一来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谢双瑶之前是不假思索地否决了,明白着,两制的结果必然是老华夏遭到知识教的渗透和反制,而且就目前知识教高层的种族构成也根本不适合如此安排。
这是必须去设立的标准,但是,她依然感到笔尖特别沉重,好像每一笔都是对过去自己的摧毁,谢双瑶自己就没有按任何标准活着,她现在要去给别人制定标准了:27岁结婚?婚后生几个孩子?起码要生两个吧。太可笑了,就算是在原本的世界,她也对生小孩没有什么兴趣,但她现在必须给别人制定一个kpi!
一个家庭起码要生两个小孩,这是种族保持人数的最底线,实际上这仍是不足够的,如果她还想继续实现自己扩张华夏疆土的计划,汉族人数在预期中必须持续上涨,那么,一个家庭最好是要生四个。
直到人数达到理想范围时开始,才能倡导生两个,不论何时,生一个都是不能接受的,想想看,两个人只有一个后代,这个现象只需要持续几代人,把观察尺度拉到一个百年的话,族群人数减少的幅度能让人头晕目眩!
数字永远是血淋淋的,不会因为任何人类软弱的情绪而改变,它好像在嘲笑谢双瑶的虚伪:谢双瑶自己不生,这姑且可以说是为了断绝帝制传承,但平心而论,她希望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