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路上肯定已经接受了最基本的扫盲教育。”
会知道去江北,那肯定是有中原道救灾队的人在发力了,谢双瑶等于是承认了,她自己也认为中原道的义军,有救灾队的影子在。对于这个推测,她没有表示什么好恶,而是拿铅笔敲着笔记本,“这样的话,这就不是饿肚子的流民了,而是组织性很强,有一定文化水平,通过长途迁徙,也证明了自己健康未染疫病的的壮汉……”
这样的人,哪个省道不欢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谢双瑶的意思了:这不是南方各省道听从分配,并且把着这个话口来要物资,而是让各省道自己来争取这波壮劳力,来表忠心开条件。别看这件事,现在还定不下来,也没到定下来的时候,但消息一传开,大家也都知道该找谁表态了。
一时间,谢大哥成为了众人视线的焦点,他也不装傻,态度很开放,“不急,要先电讯各办事处,把人数估一估。”——到时候大家再来开价。
说起赈济灾民,个个摇头,可如果是只求一口饭吃的壮劳力,没有谁不想要,尤其是一些深深感到汉人移民太少的省道,收到消息之后,估计都是要流口水了。谢双瑶对这些内部分配,已经不会再多加过问了,她比较好奇的还是这支义军的领导层——能把灾民组织到这个程度,形成声势,肯定也是需要一定才干的。
但才能也分大智慧、小手段,谢双瑶想知道,是救灾队中的谁出头做了大王,其之后又将如何行止。她可不觉得活死人就一定百分百忠心于她了,叙州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买地这里受到教育,翅膀硬了之后,一有机会就反过来和买地做对,在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才是人之常情。
人永远不是理性动物,恰恰相反,人类有九成九都是欲望的奴隶,就算救灾队的政治素养都还算过硬,谢双瑶也深信他们的初心必定是高尚的,但在恰当的环境下,野心发酵,产生杂念,也再正常不过了。她只是很好奇,最终他们会做什么选择,是回归理性的束缚,还是在人性的弯道上越走越远,甚至膨胀到自以为能和买地为敌的地步呢?
对于这个具体人选的好奇,不几日就有了解答,因为中原道救灾队长,经过重重艰险,总算重新回到买地了,他的报告也很快送到了谢双瑶的案头,同时,随着第一批中原道灾民到达江北,更丰富的信息也源源不绝地送到了谢双瑶案头。同时,中原道局势也有了新的变化——义军猛攻半个月,竟然攻破了商都!
虽然知道义军风头正盛,商都未必能守住,但溃败速度还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实在是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