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的。
平日里总吵着回京城的那几个全都没露面。
沈屿之拿着名单既欣慰又气愤。
欣慰的是到底有这么多族人能跟他们一条心,愿意跟他们同生共死。
气愤的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沈家人多了,同样如此。
有些人,听到有好处,总往前头拱,一说有坏处,立刻跑的无踪影。
沈清棠接过名单看了一会儿,提起毛笔在几个名字上画了圈,“我觉得这几个不错,你们看看?”
她把名单放在桌上。
李素问探头瞄了一眼,“怎么还有小姑娘?”
李素问提的人名叫沈清芳,只有十二岁。
父母都在流放路上没了,还有个幼弟在路上发高烧没能及时就医,烧傻了。
姐弟俩相依为命。
沈屿之和沈清柯找到他们时,他们正在沿街行乞。
说行乞也不正确。
边关穷人多,乞丐更多,靠要饭压根养不活他们姐弟。
沈清芳打算卖身。
她卖身不要银子,只一个条件,让她带着幼弟。
为此,一连数日也没能把自己卖出去。
快饿死时,赶上满大街找沈家族人的沈清柯。
之前沈清柯给他们在北川租了房子,沈清芳在甜品店帮工。
后来沈家人都来谷里,沈清芳也跟着回来了。
在甜品店,她异于常人的弟弟总是捣乱,不是摔碗盘就是玩火。
有次差点把后院烧了。
在山谷里,空间大,危险小。
沈清棠是在沈清芳来山谷以后才注意到她。
大概是因为变故的原因,小姑娘年纪不大却十分早熟,像个大人一样。
她和弟弟在村子里分了一个小院,打扫的干干净净。
沈屿之还给了沈清芳两分地,地不多,种的粮食足够他们解决温饱。
主要给多了她也种不过来。
沈清芳是个很知道感恩的孩子,只要有空就跑到沈家来帮忙。
帮着喂鸡喂鸭喂鹅,或者去大棚里帮忙种蔬菜,收蔬菜。
还不要工钱。
每每都是李素问故作生气,她才会收下。
临过年那一阵,山谷里的商业街比较忙,沈清棠的酒馆忙不过来请她帮了几天忙。
有一次,恰逢沈清棠过去,看见小姑娘很会说话,算账也快。
说话,在经商时就是一门技术。
可能是之前行讨时连就得一张好嘴。
而且行讨时经常受人耻笑、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