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岂可一直如此?如今国朝初稳,我们也是时候该重视一下吏治问题了。”
吏治问题,可比宫中直接给地方安置三千多名地方吏的性质严重多了,毕竟三千多人看着多,但是被分派到各地,一个州府不过十来个人,根本算不上什么,影响也不大。
而吏治问题的波及面可就广了,连他们这些朝中大臣在内,有一个算一个,都属官吏之列,皇上想要如何重视?
何相迅速出列道,“陛下圣明,吏治乃是能关系到江山稳定的根本性问题,的确要重视起来,要尽量摒弃旧制所带来的那些弊端,才能让我大安不至于重踏前朝覆辙。”
皇上满意的点头道,“何卿家说得不错,诸位都知道,朕本出身寒微,当年也曾受尽由贪官污吏带来的苦楚,如今朕当了皇帝,当然不能忘本,不能让我大安子民继续在那些贪官污吏的手上,吃尽苦头,民不聊生。”
眼看皇上毫不避讳的直接在朝堂上,公然自己在寒微之际的经历说事,不少人纵有着满肚子的反对,也不好再说出口。
吏部张尚书出列道,“陛下一心为民的想法,当然是好的,可是此事关系到胥吏,他们乃是维持各个衙门运转的基本,稍有不慎,怕是会出大乱子。”
吏部一直被视作是六部之首,可是这位张尚书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却不强,因为他很少出头,只知奉令行事,连带着整个吏部,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都始终维持着无功无过的状态。
在开朝之初,有这么一位听话的吏部尚书,对皇上而言,当然是件好事,便于他掌控吏部。
可是对如今的大安而言,吏部依旧如此,遇事不决就知循旧例,没对大安的吏治建设与发展,做出任何改进和贡献,皇上就有些不满了。
“出什么乱子?不愿意干活?无妨,让他们立刻给愿意干活、会干活的百姓腾位置,除此之外,他们还敢做什么?”
反叛?若是在早前,皇上的确有顾虑,但是现在,他甚至巴不得有人跳出来,好方便他杀鸡儆猴。
在高坐上首的皇上强势的俯瞰下,众臣不得不恭敬的低头,以示臣服与赞成。
“陛下这是要干什么?已经安排下去三千多人,剩下的还有近两千,按照这个势头看,进入面试的近两千,只会被安排到更好、更重要的位置上。”
下朝后,迅速聚到一起的人开始议论起来。
“目前登记在册的正式胥吏,只有不到四万人,这岂不相当于是宫中一次性直接拿走五千多个位置?”
占比近八分之一,再来几次大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