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勤务殿中召开的小规模会议上,王尚书满脸的羞愧与气恨。
“幸亏先帝与陛下有先见之明,没有接收这些蛮夷小国的朝贡,那些人有失教化,都是些背信弃义之辈,我大安的确不屑与其为伍!”
柳明月倒没想着要与这些曾坚持让朝廷接收异国朝贡的人翻旧账,只是就事论事的回道。
“过去的事情就不说了,依朕之见,那些小国胆敢来侵犯大安,我们这次所要做的,不仅是要守住边境,最好还要就此,一举将他们都给拿下。”
听出柳明月的野心与企图,崔相等人都赫然一惊,何相迅速回道。
“陛下,那些蛮夷势力同时发动袭击,已使我大安陷入多边作战的状态,能守住现有的边境,都是好的,如何有机会对敌发起反攻?”
兵部尚书难掩得意的回道,“何相说这话,是因为对我们军中将士们的实力不够了解,陛下与先帝算无遗策,我们各军早有准备,有心算无心,那些人胆敢来犯,相当于是钻进了我们提前准备好的天罗地网。”
见对方如此有信心,除柳明月之外的众人,都对此深感意外。
“嗯,有些事情,现在还不便公开,如今边境起战事,粮草兵器之类的后勤保障,成了重中之重,依诸卿之见,该派遣哪些人负责为好?”
众人迅速讨论起来,不管怎样,这确实是当前最重要的事。
不过对柳明月而言,她倒没那么重视人选问题,因为大半的粮草与武器供应,宫中早已做出私下安排。
她只想借助这次的事件,看看这些大臣推荐出的人选,能力和品性如何,若能过关,以后当然可以重用,若不过关,倒也不用担心那些人会坏前线大事。
毕竟在战争期间负责保障后勤的位置,从来都很关键,但对有些人而言,也是一大肥差。
【作者有话说】
231
第231章
信心
战争给炎黄民族带来的惨痛记忆,实在太过深刻,当大安多处边境皆发生战争消息,在民间快速传开,迅速引起百姓们的高度紧张和恐慌。
有人趁机宣扬一些悲观言论,将矛头指向女帝,认为是因*柳明月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才会为大安招来这些战争。
这种说法一出,不少人受这一说法蛊惑。
不过还没等相关舆论真正发酵起来,散布相关言论的人,就被早有准备的各地稽查司借借助驻军力量,都给揪了出来,还都是一揪一家,不得不全家都在’自愿‘迁居海外的文书上签字画押。
这一波下来,’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