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综合其他>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3章 孔融该不该救?(求追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孔融该不该救?(求追读!)(2 / 3)

结果孔融闻言大怒,大骂左丞祖是奸臣,因为在他看来袁曹都是奸贼,是不忠于汉室的。

所以就将左丞祖给宰了。

这是孔融对“忠”过于极端的理解。

而孔融对“孝”的理解,就更匪夷所思了。

有一次孔融在路边见到一个人,在墓边哭祭自己的父亲。

孔融看半天,看不出悲伤来。

于是便认定这个人是假哭,不孝顺,就把这个人给杀了。

这就是孔融对孝的极端理解。

你说人家哭自己的父亲,悲不悲伤该你啥事儿?

但孔融对“礼法”过于执着了。

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强调的就是“孔门之后,忠孝为先”!

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拿这种标准来要求别人。

“先生是料定孔北海必败无疑吗?”刘备问。

“……呵呵。”

李翊弯唇笑道,“若论博闻强记,主公与我皆不如孔文举,若比知人善任,孔文举比主公差之远矣。”

刘备闻言默然,孔融不会用人,以刘备的眼光怎么会看不出来?

早在刘备第一次与孔融见面时,刘备就已经看出孔融有很严重的“阶级”观念。

孔融在见到刘备的第一反应是,一个边地武夫竟会来救我。

在孔融这个士人出身的眼中,刘备只不过是一个靠军功当官儿的底层人而已。

所以有人说刘备是靠宣扬自己是汉室宗亲,才成就大业的,完全是无稽之谈。

刘备不是靠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三分天下的,而是三分天下里面恰好有一个是汉室宗亲罢了。

在汉末宗亲烂大街的情况下,刘备是根本不被士人圈子看重的。

而孔融是怎么改变对刘备的态度呢?

是因为知道刘备是卢植的学生,才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堂堂北海相,手下居然会缺将。

因为他必须得是从士人圈子里边找,又得会打仗,又得学问好,又得出身好。

按照这种标准去提拔将领,那能找到几个?

所以孔融才会被黄巾军收拾的服服帖帖,太史慈也瞧不上他。

像人老刘那才是真正的知人善任,不问出身。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身边的关羽、张飞、陈到。

那都是底层出身,并且确实有真才实学,未来也都建立了功业。

现在袁氏的大手伸向青州,孔融自身难保,只能再来找刘备这个老友求助了。

而听李翊的话,孔融必败无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