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可运一人一年之粮,诚为好车!”
于是,又笑着问李翊道:
“不知此车可有名字?”
李翊目光平和,澹澹说道:
“翊为它取名木牛流马。”
没错,木牛流马其实就是改装版的独轮车。
这不仅是古人的主流意见,甚至是现代学术界的主流意见。
不过这些意见唯独在民间争议很大。
为什么争议大?
民间的意见就是,诸葛丞相这么大的能耐。
木牛流马怎么可能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独轮车呢?
就算不是个智能机器人,起码也得是其它高大上的东西吧?
只能说,这就有点儿太苛求丞相了。
丞相能耐再大,也不能突破科技条件和物理规则吧。
在两汉时期,鹿车主要是用来运人的。
一次最多只能载两个人。
此前李翊在魏地收割粮食时,因为运载牲畜不够用,只能勉强用鹿车过来平替。
当时,他便联想当了把鹿车改装成运货的独轮车,以此来提高运输效率。
事实上,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通过转变思维,把独轮车从运人变成了运粮。
除此之外,还要克服蜀地艰苦复杂的交通条件,保持甚至提升运输效率。
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已经非常牛了。
正如中科院士、机械学家刘仙州先生所评论的那样,
——“创造一种独轮小车,已属一种极大之进步矣。”
李翊又命人推了一辆车来。
这辆车比之前的一脚四足不同,它是有四个轮子。
“……此为木牛,此为流马。”
李翊用手一指,将两辆车一一介绍给刘备。
没错,木牛流马是两种车。
木牛就是李翊之前改装版的独轮车。
而流马则是平替了木牛的四个支柱,多了三个轮子。
流马背上置两个方囊,粮食尽数装入囊中运输。
每个方囊,可以装米二石三斗,即一流马可载粮四石六斗粮。
所以流马不管是运粮速度,还是运量上都远不如木牛。
不过它比之木牛还要省力,基本上不存在说累死在半路上的情况。
但考虑到它的运输效率,肯定也不能大规模使用。
最好还是和木牛混搭着用。
“翊前次来徐县时,曾与本邑匠人商议改装鹿车,以作木牛流马之用。”
“适逢主公至此,何不将此决议批复,以便工匠大规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