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一挥手:
“不然,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明公麾下。”
“吾夜观星象,知天命已有所归。”
刘备身形微微一震,连忙起身问:
“未知天命当归何处?”
司马徽眼眸一深,正色道:
“所谓: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
刘备大惊,但脸上仍是不动声色,只拱手谢道:
“备安敢当此!”
“若天命果真归吾,备当时时砥砺。”
“匡扶天道,救护苍生。”
如今的刘备已是车骑将军,地位不可不谓崇高。
司马徽见他仍能够这般谦逊,礼贤下士,心中好感倍增。
又对他言道:
“明公不必自谦,君自有奇人辅佐,何愁天下不定?”
刘备暗忖,司马徽说的莫非是子玉先生?
细细想来,他初入徐州时,仅仅是一个驻扎于小沛的挂名“豫州刺史”。
如今仅过去不到八年,他已是雄踞一方,天下数一数二的诸侯了。
这又是谁能够想到的呢?
“水镜先生亦知李子玉乎?”刘备问。
“……哈哈,李郯侯天下异才,莫说是老夫。”
“便是在荆州,虽三尺蒙童亦闻其名呐。”
刘备心中暗自窃喜,这样的名士好在及时被他得到。
若不然万一投靠了他人,也不知自己如今会飘零在何处。
刘备甚喜李翊,与他意气相投。
又知道司马徽是天下有名的名士,极为擅长点评他人。
凡是得到司马徽点评过的人,那他的“身价”都能翻好几倍。
庞统早在荆州时,就曾走了两千里路,专程去颍川拜访司马徽。
请求他的点评。
这算是早期买“热搜”的行为。
不过庞统确实没白去,自从拜访过司马徽之后。
其“南州名士之冠冕”的名声,由是渐显。
尽管李翊如今已经名声大噪,但其在河北的名声肯定不如河南。
若能接司马徽之手,为李翊抬一手名望,助他一助。
其平定河北的工作,进展必会更加顺利。
思量已定,刘备乃对司马徽笑道:
“久闻水镜先生博学,善于识人。”
“未知对李子玉当有何评价?”
虽然司马徽没见过李翊,但李翊的这八年的诸多事迹,早已在坊间传遍。
正是纵然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