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综合其他>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谋,干孔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6章 世人皆知,赤壁乃李翊之谋,干孔明(5 / 10)

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

诸军用之,果不再受风浪颠簸之苦。

呕吐之状亦止,于是俱各喜悦,对赤壁之战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不表。

……

曹军置办丧事的消息传回李翊军处。

知是郭嘉已死,齐军全军摆宴庆祝。

弄死一个算一个,少一个对手就少一分压力。

随后,又探听得知曹操已使人将舟船连在了一处。

诸葛亮闻之,乃聚众人商议:

“今曹操将舟船锁在一处,当用火攻破之。”

此言一出,淮南诸将率先发言:

“欲用火攻,当借东风。”

“今正值秋冬时节,皆吹西北风。”

“如使火计,烧自家船矣!”

淮南将领都是沙场宿将,水上横行多年。

太了解风向的重要性了。

诸葛亮一捋胡须,摇羽扇道:

“诸公所言,不无道理。”

“今欲用火攻破曹军,非有东风不可为此事也。”

“然时值秋冬,唯有西北风劲吹。”

“欲用东风,须借鬼神之力襄助。”

“否则,此事却难。”

众所周知,诸葛亮“借东风”是《三国演义》瞎编的。

因此也让鲁迅先生忍不住吐槽老罗,为“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历史上的诸葛亮,对赤壁之战的最大贡献,其实是联盟了东吴。

虽然最后孔明是说服了孙权,但前面那段“舌战群儒”的部分其实也是演义虚构的。

其实你仔细一琢磨,就会觉得舌战群儒是戏剧性有余,但真实性严重不足。

说白了,你诸葛亮就算再能言善辩,再有自己的道理。

一上来便对人家的内政指指点点,这件事本身就很不合理。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只重谋略军事,而严重淡化了政治职场。

比如合肥之战时,对于张辽与李典的矛盾,演义一句话就给带过去了。

说两人就是“素来不和”这么简单。

而忽略了两人之间,涉及到了曹魏的元从派与降将派之间的利益纠纷。

同理,老罗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来写,所以把一切高光镜头都给了孔明。

可以说是真正的粉丝滤镜效应了。

这倒不是在贬低诸葛亮。

但你一个使臣的身份,任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也肯定劝不住江东的一众大佬们啊。

历史上真正舌战群儒,力排众议的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