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也符合刘禅“不折腾”的性格。
所以对于刘禅的评价,
他手下人好时,他评价就好。
他手下人差时,他评价就差。
他一辈子都活在刘备与诸葛亮给他搭的框架之中。
这孩子真的很听话,真的做到了刘备临终前的遗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诸葛亮《出师表》里推荐的人才,向宠、费祎、蒋琬、董允等良实,刘禅也真的全部重用了。
可正因为这孩子太听话了,才缺乏主见,缺乏担当。
当刘备、诸葛亮留给刘禅的政治遗产全部挥霍完之后,
你便能看到后期摆烂,民有菜色的蜀国。
因为一旦这个框架倒了,刘禅就不愿再继续折腾下去了。
所以当面对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选择放弃抵抗,“自缚”出降,其实是他向自己的妥协。
当回答司马昭,“此间乐,不思蜀”时。
与其说是大智若愚,倒不如说刘禅在卸下了家族、卸下了国运、卸下了责任、卸下历史的千钧重担后,留给自己最后的说辞。
他沉在水底里,终于可以探出来呼一口气了。
所以,刘禅他就是一个正常人,也是一个好人。
只是在乱世中,当一个好人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未来之事如何,无人能断。”
李翊捋着颔下胡须,正色说道,“阿斗之优点,在于其品性善良,恭顺不妄为。”
“其通晓人情,机变之才,尤胜其父。”
刘禅优点除了听话不折腾以外,其实还有情商高。
这方面,刘禅甚至比刘备还强些。
不论是劝阻蒋琬还是安定夏侯霸,都展现出了刘禅高情商的一面。
因为蜀汉可以算是夏侯霸的杀父仇人。
所以刘禅再接见他时,先解释说两军相争、刀剑无眼,难免有死伤。
夏侯渊是死于乱军之中,并非是刘备亲手所杀。
轻描淡写,寥寥数语,足以消除前嫌。
接着,刘禅又与夏侯霸攀亲戚、拉关系,指着自己儿子说:
“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咱们都是一家人。”
情商方面,刘禅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一面。
这两个优点,得到了李翊的认可。
至于缺点……
“我主百折不挠、终不俯首之志。”
“惜乎阿斗,未得其传也。”
李翊叹了口气。
刘禅缺乏责任感。
不管最后成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