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人,但却看得见这根长矛。
自家的主将走到前列,凡是看到这些的士兵都觉得精气神足实了许多。
那些骑兵走的不慢,大家都是在平原之上,鞑子骑兵自然也是看见胶州营的马队,行军打仗,经验丰富的人可以从行军扬起的烟尘上看出对方队伍的人数多少,这千余人清军骑兵自然能看出对方的人比他们要多不少。可这些鞑子丝毫没有恐惧害怕的意思,反倒是加快了马速朝着这边赶了过来。
事实上,这些鞑子骑兵目标从东昌府到兖州府一带的人口和牲畜财物,清军大部的目标是济南,在打下济南确定下一步的动向之前。外出的几股兵力都只是为了探察清楚具体的情况。
清军的信心却是越打越强,在北直隶把大明的几万兵马打的溃散,轻松的攻下山东首府济南,所遇到的明军也只有宣大总督卢象升率领的几千兵马难啃些,可依旧是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其余的部队都是望风而逃。
在这些清军士卒眼中,所谓明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兵器的农民罢了,所以即便是看着对方人多,也是赶了过来。
胶州营中午休息的那个小镇,这股清军骑兵确实是看到了,之所以没动,不是因为心慈手软,而是没有到时机,当时的任务仅仅是查探虚实,佯动迷惑而已,等所有都尘埃落定,开始搜刮人口牲畜财物,这些村镇自然就不会放过了。
这股鞑子骑兵正是为这个而来的,看着胶州营的烟尘声势,没有觉得对方人多势众要小心行事,反倒是觉得对方人多马多,眼前摆着一块大肥肉,不吃下去实在是对不起自己。
清军骑兵虽然加快马速,可也没有全力的奔驰,还是控制马力,此时的清军士卒,受过军事训练、有过实战经验的士卒比例要远远的高于大明的官兵,这固然是女真全民皆兵的八旗体制使然,也有渔猎民族的先天性优势导致。(渔猎民族在打渔和狩猎活动中,培养了协作和基础的军事技能,这点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确实是先天的劣势。实际上各个朝代皇帝的狩猎活动并不是为了玩乐,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军事训练活动。)
这些鞑子骑兵好整以暇的来到了胶州营的跟前,他们骑马过来的时间,比起胶州营的判断要快了些。
胶州营的阵列刚刚是完成,李孟的亲兵营都是在紧张的装填弹药,用通条压实,看着一百多步停下的鞑子骑兵,还没有装填完弹药的士兵们只能是慌乱的跑到长兵器阵列的后面去,火铳兵在没有弹药发射的情况呆在阵前,那是自寻死路。
停在一百多步外的鞑子骑兵,看见那些朝后面跑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