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点,则为有“王气”。由于这片土地和大爻内土被山脉隔的太远,所以“王气”是断裂的,只有一小块。但也足以用来承载“王道”辐射周边。
故,此次出征中武飞最大的战略布局,就是在这里定下了一个城池!
毕竟,总不能次次出关都从关内调兵跑到灵江北边对峙吧?第一次属于打通路线的必要投资,沿途各个水源点、补给站需要军事保护完成建设;但第二次第三次,过多军事力量在该地区站岗就属于浪费了。
而现在有“奋行城”为关外的战略支点,武飞就能把一千的经济适用性军事力量常驻在这里。然后就能依此为基点通过驻地震慑,维系五千左右仆从军的军事力量。这样调整之后,就可以极大节省下次开关军事行动的成本。
只有不断将控制线内的军事调动成本下降,才能真正推过灵江嘛,才能向南横扫“离火宗”这个反动会道门……咳咳咳,破山伐庙嘛。
……
这是一座长一百五十丈,宽为一百丈的城池堡垒。建造城墙的材料,是去年就开始砍伐堆积在某处阴干的木材,以及赤链山脉余脉一个小山包上开采的石料。城墙高度两丈,并不是东方式防御体系。东方城墙的防御,是依靠厚厚城墙上面可以走人车马。而这个城市的城墙高点,只能让两人走过,其防御重点是链接着城墙的高楼。而高楼用料非常实诚,可以让火炮有良好射角扫荡对面。
这更像是一个西式堡垒,其优势是比东方城池要省钱。东方城墙是需要大量石材和非常消耗劳动力的夯土层。
这样一个西式堡垒的缺点,是仅仅只能防御文明水准比较低的敌人,一旦敌人拥有火炮和投石机,架设到近距离后,堡垒就会很危险。
当然,并不是这一个孤零零的城堡,周围有一些相对较矮的墙围起的附属堡垒,防止火炮直接抵到堡垒城下。
所有附属堡垒周围,都有一条对于进攻方面来说非常恶心的水沟。
而总体水沟布局是诸多水沟汇入主要堡垒周边护城河。水沟就如同“半”这个字一样,而护城河上三个吊门就如同“半”的三个分叉,分别对应城门口水沟汇聚的三个分块。城门这儿依靠吊桥这个交通点,能够随时去城外水沟任意一区块。
进攻方围攻任何一个辅助堡垒,主城堡都可以根据敌人在那个水沟区域的兵力多寡,来出兵支援。
具体就是城门有三个吊桥,分别对应水沟划定的三个区块,在进攻时候放下某座吊桥,守军大队冲出来将被水沟分割的少量敌人砍死,然后隔着水沟用弩箭射击攻击附属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