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下发墨更是上佳。最可人的,却是那眉纹,纹理做黑公长条,如同纤眉一般,故称眉子。那眉纹有长眉、短眉、枣心眉、鳝肚眉、雁湖眉等等,品种繁多,各有千秋。
奚老大听了半天,嘴越张越大,最后才说:“原来公子喜欢的,却是这带黑色纹理的歙石。采购石料的小水说,他觉得这有纹理的石头,软硬略有差别,制砚时怕有所妨碍,采石时便特地将带纹理的外层剥去,只将内中纯色石肉带了回来。现下这几块,还是临来时匆忙未曾剥剔才带回来的。”
这时旁边一个年轻人,脸色通红地说:“小的不知道这带纹理的才是好石头,擅自作主,便将那将公子所说的那些眉纹石料,剥下后扔在溪水中了。”
卢鸿一听,只觉恍然如梦。
原来古人于歙砚眉子,最初之时并不是十分喜爱,盖这眉子乃是深黑色纹理,其硬度稍大,下发墨不如无纹理的光板石,因此采石之后,往往弃去,只留其下青色嫩层石肉,清莹润洁,为砚材上品,称为“青琅玕”。弃去的眉纹石,大多扔在坑旁的芙蓉溪中。这些弃入溪中的眉纹石,后经千年溪水冲刷浸泡,才为世人渐渐发现,均变得包皮晶莹,润泽如玉,后人或以“唐眉子石”称之,堪称石中之英。
卢鸿前世记忆中,便曾重金收得两块唐眉子石,爱之如宝。这子石来历,本是一桩美谈,爱砚之人无不知晓。此时听了小水之言,虽然自己改变了歙砚发现的年代,但这子石缘由,竟是同出一辙,由己而始,不由心下感慨万千。
小水见卢鸿只是沉思,半日未语,心下大为惶惑,还道是卢鸿因自己做得差了,心中气愤。连忙道:“小的知错了。这就整理行李,再下歙州,去溪中将那眉纹石都捞回来。小的名叫小水,那水性是极佳的,到了水里就如同在家中一般,随它水有多深、流有多急,一个猛子下去能潜出去几里地,半天都不露头…”他唯恐受罚,因此将自己水性吹得强了不知多少倍。反正那芙蓉溪也不是如何深广湍急,要真让他再回歙州捞石,倒也不是如何可怕。
卢鸿听了摇摇头说:“再捞就不必了,便留在溪中,留传后世,倒是一件妙谈。只是,你这般好水性,却正有一件用处。我闻说那西北洮州之地,出产洮河绿石,绿如兰、润如玉,用以制砚,不下端歙。只是此石,却产于大河深水之底。那洮水深有数丈,水流湍急,水势险恶,寻常之人,决难下探寻石。既然你水性如此之佳,便由你远赴临洮,寻找洮石,不知你意下如何?”
小水听了,不由呆若木鸡。一想要深入急流数丈,搜寻洮石,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