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综合其他>文物贩子在唐朝> 第九章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3 / 4)

得其乐。

此时已经是年节了,如春联福字等,已经是非常流行,各处可见。由于范阳这几年来大兴义学,读书地儿郎极多,因此便是平常人家,也多买了红纸,要自家学生来写对联、福字,贴在门外。虽然自家孩子书法比上不外边买来的漂亮,但为人父母的,能将自家孩子写地字贴出来,看着总是更顺眼,更是无比自豪。

年时拜年自然是少不了地,今年范阳城中拜年时所赠礼品,忽然多了各色文房物品及书籍等物。盖因这几年来,各类精品书籍及文房被各权贵世家所重,常有馈赠。受此影响,以文房及书籍为礼物地风俗也逐渐流行起来。虽然寻常人家,买不起那些贵重之物,但这两年来,各文房作坊及印书坊推出的东西档次越来越丰富。便如文房,既有千金难求地上等极品,也不乏物美价廉的普通用品。花不了几十文,便能买上一套不错的文房用品,过年时给家中有上学孩子的亲朋作礼品,既喜庆,又说着好听。因此这些成套的文房,卖得极火。

不只是范阳。这两年除了卢家外,其他各大世家也纷纷仿效建立书院,兴建义学。而义学在朝廷的推动及一些有眼光的富商赞助下,在各地逐渐出现。虽然比照范阳地方还差得甚远,但声势已然不小。此时大唐立国已经有二十余年,国力日强。因此朝廷也渐有余力,推广义学,为贫穷家孩子启蒙,以广文化。

范阳出产的文房及书籍等物,因为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因此几乎遍布天下。尤其是那元书纸、兼毫笔与石油墨,家境不是很富裕的人家,也多有用得起的,天下学子,因此受益者不可计数。

卢鸿自然并没有觉察到自己当时半有心、半无意地做法,居然使得大唐文化流被更广。他现在除了读书,这些文房自然也是日日把玩,因为他的新婚妻子郑柔对此极是热衷。

郑柔出身诗礼之家,自小与文房相伴,只是未曾想过文房还有这些趣味。先时虽然知道卢鸿对此精研,也看过卢鸿所编的《砚谱》一书,但了解也还有限。此时嫁与卢鸿,朝夕相处,更得以亲鉴诸名品文房之具,一时沉迷不已。尤其各作坊在她与卢鸿成亲时精制的文房,自然少不了会有她一份。这些精致的笔墨等物,着实令郑柔爱不释手。

如纸坊所出的精制笺,除了各种颜色齐全外,还都套印了图案,如梅兰绣菊、各色纹饰等等,极为精美。除了这些精制贺笺,纸坊日常出的纸品种也极多,除了生熟白纸,还有那洒金烫金、水纹瓦当等等品种。不管是书写小字还是书写对联,都各有适用的。

墨坊则是做了一套“喜上梅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