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他的意思。
崇明帝也没有考虑严惩赵昕,赵昕对他极有用处,若不是出了科场这档子事,需要有人承担,崇明帝也不会出此下策,损了太子颜面,可是需要不少时间弥补,这对他的计划有所阻碍。
只不过相对于太子失了颜面,皇帝失了颜面更为重要。
如今正是崇明帝与太上皇争权的时候,若崇明帝颜面大跌,怕是影响甚大,与其如此,不如太子顶罪,这也是崇明帝立赵昕为太子的原因之一。
不得不说,赵昕的做法极衬崇明帝的心意,起码是帮崇明帝承担了罪责。
谷/span皇帝无错,即便是有错,那也是下面的人的错,绝不是皇帝的错。
顿了顿,崇明帝对着赵昕问道:“太子,你为主考官,科场变题,是何缘故?”
赵昕闻言便知自个该上前顶罪,只不过这话不能直说,于是便拱手回道:“禀父皇,儿臣以为,科举设立意在收拢天下英才,若是士子们腐朽不堪,不懂变通,如何处理政事?”
“故尔儿臣便下令变更试题,若是因试题变更便方寸大乱,如何为国谋事。”
“荒唐……科举之事已有章程,岂容你如此胡闹。”崇明帝怒斥道。
众百官闻言亦是一惊,崇明帝说的是“胡闹”,也就是说明崇明帝并不打算惩治太子。
崇明帝一党的忠顺亲王附和道:“陛下,臣弟以为,太子尚且年轻,犯些小错,情理之中,还望陛下明鉴。”
皇族之中的人发了话,皇子们便按捺不住,二皇子直言道:“皇叔此言差矣,父皇曾言,错便是错,怎可一并而论。”
忠顺王皱了皱眉头,回道:“二皇子,本王不是这个意思,太子既然失了礼数,那便受罚便是,只是太子年纪尚轻,还需勤加学政。”
“忠顺王爷此言差矣,太子已然成年,何以以此为借口,若不严加惩处,怎能信服于人。”
“臣附议……”
“臣附议……”
看着下方众臣皆是附议,赵昕不由嘴角微抽,自己何时成了众矢之的?
又过了稍许,崇明帝感觉差不多了,便轻轻咳嗽了声。
只这一声,就见方才吵闹一团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崇明帝肃穆谨慎,眼前之事已在预料之中,崇明帝从容不迫,轻轻一叹道:“太子莽撞,是故以政事不通,既如此,太子便潜心学习,以后便不用上朝,众卿以为如何…………”
皇子们对视一眼,皆是不甘心,虽说本就没想过能凭科举一事搬到赵昕,可这惩罚也太轻了些,显然没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