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云提前准备了很多材料。
她很像研究研究张文凯的技术特点,想知道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炼器,就是炼器师交流的语言。
两人炼制了同样的东西,自然会用到不同的手法。
而在这个过程里,相互就会研究彼此不同的地方,然后洗洗拆解,然后寻找优劣或者说特点。
两人几乎都忘了时间,完全沉浸在这个交流的过程里。
在这种深入的交流过程中,辛云也渐渐的发现:张文凯的特点,比她预想的还要复杂。
零零碎碎的特点很多,而最突出的特点,大致总结起来有两条。
其一,炼制偏基础性的东西时,品质极佳。
比如考题,就是用原材料炼制出基础材料。
在这方面,张文凯炼制的速度其实不是顶级,但质量却奇佳。
其二,炼制成品时,品质反而一般,但速度却很快。
也就是说,在制作材料这方面,张文凯能够弄出非常棒的材料,但是材料再加工为成品时,他就做的相对粗糙。
这两个特点,看似矛盾,其实却是有根源。
军队里面,对基础材料的质量要求极高。
军用产品,关乎人命;军用零件,绝对不能不合格;材料质量,绝对不能不过关。
所以,被军需后勤组熏陶出来的张文凯,在不知不觉间,学习了各种提升材料品质的技术。
既然如此,为何在成品方面,张文凯又相对粗糙呢?
这其实也跟军队风气有关。
对于材料,自然是严苛严苛再严苛;但是具体的使用、打造和组装,反而追求速度。
比如,战场上的大型法器坏了,现在要急着修。
军队给出的基础材料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具体的修复工艺,当然不能精益求精。
战场上时间有限,早一点修好,就早一点使用,就早一点发挥作用。
因而,时间是争分夺秒的。
这个时候的炼器师,根本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的一切就是快。
越快越好。
而且在战场上修理、炼器,本身就是危险的事情。
大型法器损坏,需要维修时,往往也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往往是军队用生命为炼器师创造时间。
这样的时间岂能浪费?
所以,成品阶段,后勤组往往是越快越好,能用就行。
张文凯从炼制基础材料开始学起,因而在炼器基础材料时,拥有各种提升品质的技巧,而在制造成品时,他专研的就是提升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