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龄段的。
原本大一点的孩子接收能力就比小一点的孩子强。
他准备增长效率,大孩子起步晚,年龄不占优势,没有时间慢慢跟小孩子一样学。
所以大年龄的孩子现在就可以增加课时,介意每天多两个小时,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够追的上高等初级。
家里问题不用担心,穿插日期不变,只是每次多两个小时而已,也不耽误事情。
校长满脸期待看查旋,显然他是同意的。
周恪凯说这些孩子们喜欢上学,渴望知识,很少有孩子顽皮的不像话。
孩子们既然渴望如此强烈,他们理应深入了解,细化怎么出效率。
小人儿在心中思量,也觉得可行,而且她听了周恪凯详细的计划不得不感叹周恪凯的心思很细腻。
他观察入微,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变化,不单单是为了孩子们学习就好,也要讲究效率。
小人儿最开始很担心周恪凯,因为他目的不纯,可这一月下来,原来真的是她多虑了。
而且她觉得周恪凯留下是留对了,没有他,查旋也没办法掌握这些学生们详细的变化信息。
毕竟周恪凯在国外留学,很多教育理念他晓得怎么变通,怎样运用。
查旋拍板定下,校长让周恪凯下达给各位老师,准备实行。
周恪凯很开心:“那就这么定了,我这就去通知大家。”
他离开后,校长跟查旋又夸了他不少。
校长从教育局过来,是个年近五十的忠厚学者,是个安稳人,一心为了教育。
在教育局得不到发挥,熬到这个岁数也拼不动了,看见周恪凯觉得生命重新燃烧了似的,开心着呢。
查旋听着,心中似乎也觉得有团火在燃烧。
培养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周恪凯提出来的每一条都让查旋佩服不已,佩服他的心思为何能细腻到那样的一个程度。
值得新奇骄傲的是这些细腻汇聚成海,被莘莘学子吸收,再然后就会变成蓬勃的希望。
一个国家的未来希望不就是从这些孩子们身上看吗。
周恪凯这些举动也让查旋更加坚信自己办学校没有错,甚至这股热血会让她想起周喜覃的话。
可以办一所大学,润城大学。
不过也要慢慢来,中学才办起来,不可操之过急。
查旋和校长又聊了聊说要去给财务主任送钱,顺便在学校转转。
春日的润城美,校园更美,查旋没有去过几天学校,都是在家里学的。
好多名媛都是这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