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临床,或者先打上肺炎,然后写ca无法排除,进一步完善检查。
接诊医生在看到这种影像学诊断后,就该先看病人有没有肺炎的临床症状,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就两种,一种是肺部活检,另一种就是00年后开始在国内慢慢出现的petct。
如果是这种类型的误诊,那就是接诊医生或者影像学读片医生的经验不足,诊断下得不够严谨。在这种大环境下,输掉官司,交钱买个教训也没什么问题。
不过这个病人的情况却都是反的,肺部影像里是最典型的肺癌表现。
胸片上能看到一个孤立的不规则结节病灶,边缘不光滑,有毛刺和多棘状改变。进行ct复查后还发现了结节病灶旁有丰富血供,产生了“肺血管集束征”。
就这些变化,但凡少一项,祁镜和李智勇都不可能那么肯定。
稍有些资历的读片医生见到这些,都会直接在检查报告末尾打上肺癌可能性大,请进一步完善petct检查或者活检确诊。
而像李智勇这样的老主任,诊断上或许也会这么打,毕竟是拿给病人看的,一定要严谨。但要是哪个医生打电话来口头询问,那他百分百会说“就是癌”。
“肺炎?”李智勇听了祁镜说的病情发展概要,有些奇怪,“不可能啊,这明明就是癌。”
“我也觉得八九成像。”
“何止八九成,来100例这样的恐怕95例都得是癌!”
祁镜眼睛一亮,笑着问道:“李主任,你也有不自信的时候啊,还有5例呢?”
“这怎么能叫不自信,那5例是没钱手术和放化疗的,反正不做手术不活检就做不了病理,没病理检查报告也就没法真正确诊。”李智勇背靠椅垫,翘上二郎腿,又复看了几遍图像,接着问道:“你不是说病人很有钱嘛,医院没让他做petct?”
“那家医院没petct,所以去了其他医院。”
petct是添加了pet技术,能体现细胞生化代谢信息的ct机。
由于癌细胞代谢非常旺盛,常常是正常细胞的好几倍,所以比起mri和单纯的ct,petct都要更倾向于癌细胞的诊断,是影像学中肺癌准确率最高的检查。
缺点就是检查成本高昂,一次petct不管是部分还是全身,花费都不低。
因为费用不入医保,所以这种检查手段就算是影像学最后的杀手锏,也是专属于有钱人的。
要是病人想省钱,可以选择挨上一针做活检,毕竟活检后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