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
首先出现的观点还是抹上润滑油,直接拽脑袋出来。
想什么就说什么是大学生的风格,没什么顾忌。不过如此简单粗暴的手段肯定会惹来许多非议,尤其是一些一线急救医生:“孩子年纪还小,脑袋比例明显要大得多,硬拽肯定不行。”
这儿被引入了一个“双顶径”的概念,倒是让学生学到了点产科儿科的知识。
第一个病例林奕辰没猜中,第二个没插上话,这次她忍不住又站了出来,选了个颇为直接的办法,直接得让人头皮发麻:“从照片上瓶子的反光情况来判断,应该是个玻璃瓶,咱们可以直接把它砸了。”
“你这是司马光砸罐么......”
“虽然是个熊孩子,但他罪不至此。”
“这一榔头下去,这孩子恐怕脸都花了吧。”
“脸花是小事,万一巨大冲击带出的碎片直接划破颈动脉怎么办?”
“对,还有眼睛,这些才是大事!”
“你们想什么呢?”林奕辰马上解释道,“敲之前当然得用胶带缠上了,就算玻璃碎了也没关系,都被胶带粘着呢。”
有了这层防护,似乎确实像她说的一样,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不过,那些院前医生们还是有不同的观点:“同学有点想当然了啊。”
“是啊,市面上玻璃瓶罐用的一般是普通玻璃、耐高热玻璃和钢化玻璃。”一位医生用两个手掌模拟出了玻璃敲碎后的变化,“前两种敲碎会裂成大片的碎块,就算你粘了胶带,巨大的冲击力还是会把切口带向孩子的脑袋。”
看着他做出的手势,众人马上意识到这么做的危险性。
“那钢化玻璃呢?”
“钢化玻璃一锤子下去就变成碎渣了,就算胶带粘性足够也只能粘住表面。玻璃中的细小碎渣可不会听你的话,还是会飞向孩子。”
这些话直接否定掉了林奕辰的想法。
不过女孩儿非常倔,拿过麦克风后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只不过做了一些改动:“照片里的罐子体积非常大,我觉得可以倒挂着从罐底开始敲,重力会让碎片往下飞。”
“哈?”
“这算哪门子解决办法?”
“别钻牛角尖啊,这么干孩子受得了吗?”
因为林奕辰的奇怪想法,讨论的方向也发生了一些偏移,还真有两个医生讨论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
结果当然是全盘否定,因为不论是倒挂还是躺在床边垂下脑袋,巨大的玻璃罐都会因为重力封堵住脖子周围的供气区域。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