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486.困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6.困惑(1 / 5)

(这是为写市西线找的其中一篇文献,挺有意思的)

球孢子菌是一种2类真菌,包含两个种,即粗球孢子菌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主要由人吸入肺部感染致病,严重者可播散感染而致死。

流行病学显示,球孢子菌病主要流行于美国西南部与中美洲和南美洲部分地区。一般认为,球孢子菌为域外真菌,疫区外发现该菌感染主要考虑为输入性。中国地区球孢子菌病报道较少,临床工作者对该病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误诊漏诊率高。

1、球孢子菌生态学特征

球孢子菌包括和dasii两种。最初认为只存在于加利福尼亚,而dasii分布地域更为广泛。最新研究显示,这两个种地理分布重叠,临床致病特征相同。

球孢子菌生存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域,尤其沙漠或戈壁环境,是典型双相真菌。在土壤中,该菌为有隔膜的分枝状菌丝。土壤干燥时,菌丝可发育分节孢子,进而分裂成单个关节孢子在空气中传播。

fisher研究土质、气候、降水、温度、土壤ph值及土壤电解质等因素对球孢子菌生长影响,显示温度和降水为最关键因素,其适宜的生长环境为碱性砂土、年平均气温0.5~24.4c、年平均降水量5~50cm及距地表深度10~30cm等。

球孢子菌可伴尘土随风播散至数百千米外的非疫区,沙尘暴等物理运动可促进该菌播散。

nina发现球孢子菌可在海水中生存6周以上,亦有宽吻海豚和海狮感染的报道,说明海水可为该菌自然贮存库。

值得关注的是,del认为球孢子菌可寄生于在蝙蝠、海狸、犰狳等非啮齿动物,亦可在土拨鼠、蚱蜢鼠、囊鼠、地松鼠及鹿鼠等啮齿动物洞穴周围土壤中分离,或感染水獭、袋鼠、鸡、马等,这些均提示动物可能是球孢子菌潜在传播媒介。

2、世界球孢子菌病流行病学

球孢子菌吸入性感染最常见,其少见感染方式为接受被感染者的移植器官、皮肤接种感染、接触被污染物品或土壤。

既往报道尘土接触及扬尘环境可增加球孢子菌感染概率,其曾在士兵、考古人员、农场人员、地震区域及沙尘暴区域人员暴发流行。

球孢子菌病主要存在于美国西南部,尤其是加利福尼亚与亚利桑那州(占95%),其次为内华达、新墨西哥及犹他州(占1%~2%),再次为得克萨斯和华盛顿州等。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每年约万余人感染,1990年—2016年球孢子菌病年均死亡人数约2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