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525.连这种小事儿都不肯干,还敢说献身医学事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25.连这种小事儿都不肯干,还敢说献身医学事业?(5 / 5)

2020》中增加了子痫前期的预测内容,这也是各国指南中现有的内容之一。

《指南2020》提示,目前为止仍未建立有效且特异度高的子痫前期预测方法,超声联合生化指标检测也不能准确预测子痫前期。

一般来说,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应用生化指标或结合生物物理参数对早发子痫前期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晚发子痫前期,但尚需更多研究探索。

子痫前期筛查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不同群体的预测率明显不同,对低危孕妇的阳性预测率仅为8%~33%,不过目前已知有一半的子痫前期发生在无风险因素的低危妇女中;

二是不同疾病类型的预测效果不同,对大量筛查阳性但最终未发病的孕妇进行预防性干预没有必要且无益,其他还有许多预测阳性者也采用了lda预防但最终发生子痫前期者也为数不少。

近年的研究已经显现,对于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发病的综合征性质的子痫前期既不适合单一模式的预防也不适合模式化的预测。

对于子宫动脉多普勒超声的研究无论是否结合其他指标,对早发子痫前期预测率均较低,而对晚发子痫前期的预测率则更低。

《指南2020》提示临床医师注意,虽然大量工作已经验证了某些血管生成因子【包括可溶性fms酪氨酸激酶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内皮因子】在孕中期对早发子痫前期的预测起到一定作用,但尚需更多前瞻性研究以证实其临床价值。

提醒临床医师不要依赖于单一预防方法或模式化预测方法,需要注意母体风险因素的排查及临床预警信息,更要注意整个孕期内可能发生的不良因素,从多方位、多视角审视疾病的发生、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