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602.意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2.意外(3 / 5)

状。“这样单薄的临床结果,再加上中药潜在毒性及化学成分不稳定,是很难让’清冠一号‘通过成药上市审核的。”

“用药组仅12人。研究不是循证医学中证据等级最高的随机双盲试验,无法排除安慰剂、仪器测量偏差或人为选择偏倚等。在现代医学看来,它缺乏实证,没有第二三期临床试验。只能说是一个有治疗潜能的处方。”“泛科学”网站发文表示。

甚至,有基层中医诊所接受“中时新闻网”采访,称“如履薄冰、喜忧参半”。“‘清冠一号’是为清除病毒而非预防或调节免疫力。其突然成名后,民众即使适应证不符,也想服用。这可能导致服药后疗效不佳或仍染疫,加剧其对中医药的不信任。”

“不建议低风险者预防性饮用”,

却以保健品身份“扬名”欧美

自5月18日获批后,“清冠一号”在台湾地区被“抢购”。社交媒体有帖称,“一小包用热水泡,一天300毫升慢慢喝,可预防新冠感染”。

对此,台湾地区“事实核查中心”发文“辟谣”:“清冠一号”必须凭中医师处方购买。它不是“防疫茶”,健康、低感染风险民众不能当保健品饮用。

然而,很多民众提出:“苏奕彰说过,‘清冠一号’能用于高风险人员的预防,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后患者的治疗。为什么不能保健饮用?”

针对这些质疑,“事实核查中心”引用苏奕彰发言表示,“清冠一号”药物作用较强,体质偏虚寒的民众、儿童、老年人及肠胃敏感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度胃闷、腹泻、乏力。“用于高风险人员的预防,是因为****病程变化与发展太快,对于有感染疑虑者需采用‘预防性治疗’的积极做法。”

然而,这一说法有悖于“清冠一号”进入欧美等国的“宣传路数”。

“医学界”检索发现,台湾地区中医药研究所智财技转中心主任蔡耿彰于2021年3月证实,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清冠一号”已销往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南非、泰国及菲律宾。其上市获批类型主要为膳食补充品或保健食品。

3月,《天下》杂志等台湾地方媒体采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执业中医师黄成志,在文章开篇即称:“自己每天出诊前,都会先喝一包‘清冠一号’防疫强身。有当地民众买了100包‘清冠一号’,帮一家五口预防染疫。”

“进入欧美市场4个月内,已创造近3000万台币营收。”顺天堂外贸部经理薛文卿告诉“联合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