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604.这儿叫医疗中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4.这儿叫医疗中心(1 / 5)

【602已改,明天解禁】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同一天重挂两份旧文件:《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和《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图片

其中,《规则》首发于2019年10月9日,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0个国家机构共同发布(国科发监〔2019〕323号)。它具体界定科研失信行为,明确被调查人、所涉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各方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明确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理措施。

《规范》首发于2021年2月。它在2014年9月原国家卫计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修订而成。

“两份文件同日再发,具有重申和提醒这两方面意思。”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告诉“医学界”,一方面,结合当前形势,相关部门觉得有再发的必要,以警醒、重申处理规范和要求等。

另一方面,旨在提醒相关人员继续学习、对照自查,提升诚信与自律意识。

徐毓才指出,相较于《规则》,《规范》更具行业针对性,适用于所有从事医学科研活动的人员和所有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机构。“《规范》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等,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约束力也更强。”

医学科研失信,包括哪些?

“医学界”对比两份文件发现,《规则》明确定义了“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包括七方面内容:

1.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

2.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篡改研究数据、图表、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

3.买卖、代写论文或项目申请书,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

4.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或采取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活动审批,获取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等)、科研经费、奖励、荣誉、职务职称等;

5.违反科研伦理规范;

6.违反奖励、专利等研究成果署名及论文发表规范;

7.其他科研失信行为。

处理措施有十条。调查认定存在科研失信行为且情节较轻者,予以警告、科研诚信诫勉谈话或暂停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限期整改。情节较重的,取消3年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