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乐带我刚回到家路过信包门前,只见他一个人宽袍大袖地坐在屋里吞烟吐雾,有乐拉着我本已溜过他门口,却又忍不住转了回来,进屋拿东西给他看。我听见有乐在里面说:“你看我从家康那里好不容易弄到手的宝贝。”
信包在屋里瞅了一眼,说:“这个东西无非就是火柴呀。”听他说得轻描淡写,有乐不由懊恼道:“我找得这么辛苦才到手,你给我浇这种冷水?”
“不过就是火柴而已,”信包吞烟吐雾道,“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当时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做饭都成问题。聪明的后妃和一班宫女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据说这玩艺最早还是汉代炼丹家发明的。我们知道硫磺是炼丹家的主要药物,说他们发明火柴也很合理。后来它成为商品时,便更名为火寸条。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四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古代罗马时候也有。当时一些小贩将木柴浸泡在硫磺中出售。后来,又用芦苇取代了木柴,成为引火的材料。那边最早的火柴也是用硫磺制成的,你这是什么做的?”
“某种磷火,”有乐拈起来举到光线下看,口中说道,“据说更易燃。我用一根换你那支航海家带来的千里镜行不行?再用两根,换你那个据说被烧烤的‘那个谁’他们拿来观看月亮和星星的天文镜,就是很像大炮的那支……”
“你还没抽上一口就‘茫’了?”信包抱着一支冒烟的家生在那儿弄出滚沸蒸腾的水泡,然后深吸了一口,鼻中袅袅溢出烟雾,神态恍惚的说,“两根火柴想换走我那么好的东西?”
有乐拈在手里朝着光线下边看边说:“你可以用它来点烟呀,三根换不换?”
“不换,”信包推开他手,说。“别对着阳光,当心燃起来烧着眉毛,你就变成跟阿市一样没眉毛了。要不要来一口?”
有乐凑嘴去吸了一口烟,小声问:“先前我从后边进家门的时候看见一个没眉毛的黑嘴小姑娘从信忠那院里走出来,似乎没见过。她是谁呀?”
信包面无表情地坐看门外,口中喃喃的道:“可能是他侧室,伯耆守之女。也有可能是他的未婚妻小松,你问这干嘛?”
有乐啧一声挠嘴道:“小松不就是甲州大膳大夫的女儿吗?虽说婚约早订,我们那位哥哥他能容许他仇家有一个女儿在这里?不是说早就送回了吗?我还听说早就死掉了,原因不明……”
“我怎么知道?”信包白他一眼,继续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