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观之……”
关于商周的小说情节,从他的嘴里,浩浩荡荡的吐露出来。
周围围观的客商、官吏、黎民、徭役……皆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听着。
每到精彩之处,这群人就忍不住拍着大腿,大呼,“精彩!”
更有甚者,从行囊中拿出一支毛笔、一卷尚未书写的竹简,试图将内容记录下来。
所述内容能够迅速打动下层的黎民百姓,这是小说家存世的根本。
也是他们传世的根本!
虞初咧着嘴,笑着,继续讲述手中竹简的内容。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如同文人墨客喜爱饮酒一般。
“文王离世,武王继大统,约天下英雄于牧野……”
“战时,商军临阵倒戈者,不可胜数……”
因为竹简长度有限,因此,整篇文章的篇幅有限,他只能尽可能地压缩文章。
看着左侧最后一片竹片,他笑嘻嘻地把竹简卷起来。
双目炯炯有神,望着百姓,高呼,“最终,纣王于宫内自焚而死,武王伐纣功成!”
“好!”
顿时,周边围观之人,皆鼓掌喝彩。
“哗啦啦啦!”
掌声震天。
听着皆津津有味地向旁边之人重复诉说所听内容。
一时间,
感慨者,激动者,把驰道围满了。
虞初满面笑容,享受着这一刻。
同时,又朝司匡,抛去轻蔑的目光。
好像在说:狂妄之徒,现在知道诸子百家的厉害了吧?
站在稷下学宫大门附近的韩安国、王贺、衡胡等人,也纷纷而论。
严遵笑眯眯地盯着低着头,看似垂头丧气的司匡,毫不客气的叫嚣,“哈哈,看来胜负已定了。”
周霸点点头,感慨,“是啊。不愧是小说家的高徒!年纪轻轻,竟然能将商周之际的历史编纂成脍炙人口的小说。重振小说家者,必虞初也!”
站在严遵旁的白衣青年,杀气腾腾的询问,“此人已输,可以去斩杀此人了吧?”
皇甫休摇头劝阻,“毋急。此人还未宣扬所著小说。”
孔安国盯着司匡,评价,“此人一直低着头,怕是已经在思考求饶方式了,果然是一哗众取宠之徒。”
“嗯。”褚大点了点头,看着后辈,告诫,“此处之事也算告一段落了,诸生不要忘了做今日的功课。吾还有事,就先走了。”
其后方诸生听了,皆向两侧拿出一步,为其迅速让开一条羊肠小路。
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