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再是那个能被他们骑在头上欺压的中原了。
从柴荣开始,中原王朝强势崛起,赵匡胤接手之后,扫南平北,威震四方。
然而还没等这两人带给辽国君臣的震撼过去,更加强硬的赵光义接着上场,在哥哥的灵柩前自立为皇,在举国皆疑的情况下绶服南方,将全国权柄加于己身。
这些,都让辽国深深地忌惮着。
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赵光义似乎是一个丝毫不输于他哥哥的强者。正月,宋军云集潞州,将领模式不变,张永德为主帅,遥领开封府尹的魏王为副帅,再一次开启对北汉的征伐。
严格来说,这已经是宋朝第四次对北汉的大规模用兵了。
第一次的时候,因为辽国人的支援而最终作罢。
第二次的时候,因为运气太差最终作罢。
第三次的时候,因为太祖驾崩最终作罢。
这个穷苦的小政权似乎有着一种超乎想象的运气,每一次都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最终得以苟延残喘下来。
但赵光义不信,这一次它还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最先冲出去的,是宋朝名将李处耘的长子李继隆。
所谓虎父无犬子,李继隆年纪轻轻便踏上战场,先后参与了平定湖南、后蜀、南唐、以及征伐北汉的各场战役,年仅三十多岁就已战功赫赫。
在这个宋朝开国名将大多年老的时候,他可谓是大宋军界新一代将领中的顶梁柱。
这一次,李继隆率军急行,一路奔向太原城东北方向一百二十余里处的石岭关,这里是辽国人援助北汉的必经之路,也是他的目的地。
在石岭关下,李继隆与从另一条路过来的孟玄喆成功会合。
孟玄喆,秦国公孟昶的儿子,原后蜀皇太子,投降宋朝之后,因为杰出的军事才能,逐渐在宋军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这一次,他和李继隆在这会合,目的只有一个:看住门,别让辽国人下来。
但是,现在辽国人还没来,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先干点其他的?
两人一拍即合,联手就把石岭关周围的北汉军寨扫荡了一遍,光生擒的俘虏就有一千多个,全部派人送回了南边的宋军那里。
之后,李继隆和孟玄喆分工合作,由孟玄喆在石岭关坚守,作为第二道防线。
而他自己则率军继续向北,一路狂飙一百四十多里,到达了胡汉交界处的白马山。
在这里,李继隆终于遇到了他的敌人。
这一次,辽国人援助北汉的规模空前的大,领军的人是辽国的南院宰相耶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