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一样的应是,他是个人,他会对领导拍马屁,也会谈条件。
得不到满足,也会酸言醋语:“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离开被服厂,却带着两百套新军装,绝对有便宜就占。
略显滑稽的风格,却并不让人反感,因为他该有的意志不缺。
他并不是谋私利,他只希望拥有更好的装备和条件,去杀更多的敌人,他们这一辈穷怕了,捞到一点是一点,却始终一条公心为人民。
作为观众,没有人能够鄙视他们,先前一场战争中和日军的装备差距,让人看的清清楚楚,他不想办法,怎么打?
活下来的领导们回忆起峥嵘岁月,看着李云龙,怎能不想到自己,当年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是一部直击人心的戏。
《亮剑》不缺主流片的一切,豪气,英勇,苦难,大无畏……
也有着曾经没有的东西,将领是人,兵是人,鬼子是人,****也依然是人。
用细微之处,点燃那烽火岁月。
一部主流戏用最平常的画风,让所有人都能清晰的体会一个革命将领的生活处境,和英勇气概。
《亮剑》做到了这一点。
两集结束了,这一个晚上,犹如《想唱就唱》一般火热。
只不过那是一场现代人的欢庆盛会,这却是一长中国人永远不忘的英雄凯哥。
沉重而不臃肿,严肃而不呆板。
观众们会有评价。
“总算看到了一场还算客观的战争,鬼子不是排队送死的了。”
“鬼子深入我国,却能够凭借少量兵力打的半个中国抬不起头来,其实大家都知道战争是怎样的,但是毕竟不应该这么渲染鬼子的战力,应该多宣扬我军的英勇,你看看这么多人围着鬼子打,最后还死伤惨重,这有些不妥啊。”
“鬼子强了,我军弱了,难道就显的无能,不好被崇拜,这就是宣传策略。但是我只想说,看完《亮剑》的惨烈,看到我军死的比日本鬼子要多得多,战斗打的这么艰难,我真心不觉得我军无能,我只会更佩服他们,这么艰难的仗,最终我们打赢了。”
“报纸上争论李云龙该不该抗命,就是这场战争啊?我真搞不懂,这真的有争论的必要?非要打输了仗,人死光才算合理?”
“谁说李云龙不是英雄,我就不信战争年代所有英烈都毫无私人感情,开什么玩笑,就我们这一代人自私了?”
“李云龙抱怨几句还不行?要放在今天,有几个领导能够做到他这份上,我就服了。”
“还是头次看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