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答应朕,有生之年替朕迎回儿子、护他一世周全,朕这一支白袍骑,可放手由你统辖。”
萧衍傲然道:“他日你手握重兵,便已跻身阀门之流,入可震慑一方,出可为国征战,什么灼然门第、什么地方豪族,统统要看你的眼色,岂不是快哉?”
“臣惶恐。”
马文才确实心动了,但还在权衡利弊。
“朕用人不疑,你不该惶恐。”
萧衍许下诺言,便让他自己思考。
他又看向梁山伯。
也亏得梁山伯回复了原来的本貌,否则那一脸白粉,哪怕皇帝想要重用他,也要想一想会不会辣眼。
“至于你……”
萧衍顿了顿,好奇道:“朕之前一直在看你办的案子,越看越是心惊。你太善于藏拙,若不是朕仔细调查,竟不知这几年被揪出的数桩大案,竟都是你私下里侦破的。要不是王简爱惜你,不欲让你树敌,小心藏着你的风头,怕是凭着临川王和其他几桩大案,你就已经被寻仇的旧仆暗杀了无数回了。”
“也难怪王简派你去找二郎的行踪,换了旁人,要么摄于东宫的势力不敢细查,要么就是无功而返。”
他用余光瞟了眼马文才。
“况且你和佛念还有私交,能让佛念视为友人之人并不是庸人,朕亦放心你的德行和才干。”
马文才和裴山有私交不是什么秘闻,名义上两人还都是裴公的门下,两沙伯并没有吃惊,只不过感慨皇帝对马文才竟然信任到这种地步。
若不是马文才这人太过冷静,换了其他臣子,怕是已经感激涕零、五体投地的要为皇帝效劳了。
“朕对你亦有厚望。之后朝堂不会再如现在这般平静,王简已经年迈,朕的御史台需要一个能如臂使指的人。若你答应,愿协同佛念迎回二郎,朕可送你上王简的位置,从此替朕纠查百官、行弹劾之事,肃正纲纪。”
御史台是萧衍手中最重要的实权衙门之一,如今他为了替萧综铺平回国之路,已经是费尽心血、禅精竭虑,连怎么堵住百官泱泱之口都已经想到。
而离陈庆之和张生回禀徐州之事,不过才一个多时辰。
马文才心中了然,想必消息刚传回国时,这位陛下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失去联系的日日夜夜里,他怕是连该怎么铺路都已经想好,甚至已经做好了和东宫撕破脸的打算。
毕竟他想要救萧综回来,东宫那边肯定不会让他如愿。
梁山伯则是没想到皇帝竟对他如数家珍,可见刚刚在陈庆之面前表现对他不熟,皆是做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