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将军比殿下更难。”
“所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北海王若能拿下那个位置,必然不希望我国插手内政,白袍军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北海王拿不下洛阳兵败垂成,陈将军也只能率部回撤,无论哪一种,养着那样一支大军,都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持,陈将军出身寒门,哪里养得起这样的军队?”
便是萧综入了徐州,得了彭城,就徐州现在一片荒凉的样子,要没梁国的支持,那徐州也坐不住几日。
更何况孤军一般的陈庆之?!
萧衍更长于内政,细细思量就明白朱异所说不假,便转过身问谢举:“爱卿以为如何?”
谢举是高门,其实并不愿意出兵北伐,一来不利于长期维持的平衡局面,二来一旦发生大的战争,总有寒族将领趁势而起,动荡往往来自于此。
他思来想去,若不支持朱异的“两全之策”,怕皇帝爱子心切就要不管不顾派兵北上去接儿子了。
一个陈庆之带着七千人都能打的魏国节节败退,鬼知道魏国现在空虚成什么样子,别又弄出个刘裕之辈来……
思至此,他只能苦笑,点头道:“朱侍中的建议倒是一着妙棋,臣也认为攻略的重点应当是在雍州而不是徐州,若是豫章王能镇守住徐州,倒是降低了两线用兵的危险。”
谢举考虑着,“只是雍州毕竟是萧宝夤的根本,就怕我们这里一调动兵马,萧宝夤便放弃了洛阳,回撤雍州拥兵自立,倒时候又要陷入苦战。”
谢举的猜测也有道理,不得不防,皇帝思考了一会儿,做出了决定。
“那就别让人知道是要去打雍州。”
“这?”
“陛下的意思是?”
“用向陈庆之增兵的名义调动兵马,囤重兵于边境,再派一支先锋,佯装向徐州出兵。除了领军的主将和你二人,不要走失了准备攻占雍州的消息。”
萧衍不愧是盘踞南方几十年的英主,思绪动的极快,“等萧宝夤一向洛阳进发,立刻大军出动占据寿阳,再以寿阳为根本,收复雍州。”
雍州和徐州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但都要从钟离出境,只要大军没有开拔,谁也不知道他们是要打哪儿。
谢举听着皇帝还算睿智,没有为了儿子完全置国之利益而不顾,心中也松了口气,连忙赞同了这样“声东击西”的计策,又和朱异两人留下来将计划沟通的更妥当些。
等他们出了殿门,谢举也没有顾忌,面露不悦地向朱异质问。
“朱侍中这是何意?我不信你看不出豫章王回国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