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飞机制造厂闲逛的时候,还乘坐过,被一位教练员拉着上天晃荡过一圈,但说实话,他对这型教练机的感受并不好,这可绝不是因为当年他“试驾”的时候,教练员为了让他更加真切地体会一把驾驶歼击机的感觉,所以特意飞了几个花活让他昏头涨脑啊,而是因为,在他的前世,在汇聚了天下键盘侠的军事论坛上,普遍对“歼教七”持偏负面的评价。
看名字就知道,“歼教七”,是从“歼七”改进发展而来,但这型1987年才研制成功的教练机并没有继承原型“歼七”的一系列优点,却将其一些固有的缺点完全继承,不但继承,还发扬光大了。
比如,“歼教七”完全承袭了“歼七”的所有气动布局,但是呢,由于要多装一个人进去,整架飞机的重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变化,但设计单位未能根据这些变化调整飞机的结构布局,导致这型飞机飞大迎角时能量损失很快,不适合于长时间盘旋,且间接影响到了飞机的起降性能,其结果就是,“歼教七”的起飞、着陆速度居然比“歼七”还大,别说新手学员了,就连开惯了“歼七”的老飞们都一致评价,这飞机,比“歼七”难飞多了!
教练机比歼击机难飞,这个槽点满满的设计让谭振华都不知道该如何来吐。
还有一个更搞笑的毛病——“歼教7”原型机的原型机“米格21”是50年代设计的,当时的设计手段还很原始,米高扬设计局为了追求飞机的高速性能而牺牲了座舱视野:前方视野被风挡隔框和机头阻挡、后方视野则全部被背鳍阻挡,这也是西方世界认为的这型战机最致命的弱点。这种先天不足的机体结构被“歼教七”不但继承而且发扬光大,串列的前后两个座位高度差很小,导致后座的教练员几乎啥都看不见,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军航校不得不自行摸索出了一套还算行之有效的“土办法”来解决问题——给后座的教练员配发一个可伸缩的潜望镜来观察前方,免得新手学员在架机,特别是进行起降训练的时候出问题。
这可真不是作者瞎编啊,这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恐怕这型“歼教七”最大的优点,就是其飞行仪表和基本操纵动作与“歼七”和“歼八”系出同门,学员将来改装这两型战机的时候,适应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这型战机也是华夏到目前为止,现役唯一一款能进行超音速飞行的教练机,可以让学员充分体会到驾驶超音速战机的感觉,这可与在亚音速飞行的感觉大不一样。
由于米国的f22战机此时尚未研制成功,所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所有的现役战机,要进入超音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