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
他汉文帝要用的一定是最为纯正的法家!
比如,晁错!
贾谊现在既要对众朝臣责难,又看到了汉文帝眼中的嫌弃,他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可是从吃人的法家转头到了仁善的儒家呀。
怎么世人对他就有如此大的偏见?
三国,
刘备看着天幕,轻轻摇了摇头,以前他听文人的吹捧,什么屈贾谊于长沙,什么李广难封,什么冯唐很老,不能重用。
感觉贾谊就跟李广一样悲催,是不能够遇到懂他的明主。
可看到了贾谊这番操作后,刘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华而不实!
贾谊是有才学的,但贾谊的才学,却被他思想给带偏了。
贾谊竟然放弃了自己最优秀的学科法家,转投了当时最没有用处的儒家。
就是在三国时代,儒家之人,你也翻不了身了。
诸葛亮一个人就可以把这些儒家人全喷成狗。
这时候,诸葛亮问了一句:
“主公,你觉得晋昭侯姬伯错在哪里呢?”
刘备轻轻摇了摇头,他怎么知道。
张飞这时候插了一句:
“大哥,俺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晋昭侯姬伯这个计策,根本就没错呢?他非但没错,而且是最正确的一种方式!”
“甚至比晋文侯姬仇说的那种自灭宗族的方式更正确呢?”
“要不然,咱们这么多人,怎么找不出错漏。”
张飞一说完,刘备都不由眼皮子一跳。
心中有那么一刻,他竟然相信了。
然后又自嘲的摇了摇头,三弟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见识呢?
那一定是错觉!
他摆着摆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然后,刘备就看向了诸葛亮,等待先生的回答。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用非常古怪的语调说:
“看来还是翼德将军慧眼识珠啊!”
“很多人都在找晋昭侯姬伯这个计策的错漏,但都没有找到,那么有没有可能,其实这个国策才是最完美的!”
什么?
连关羽都瞪大了眼睛,捋着胡子的手一抖,直接薅下了好几根胡子。
但关羽已经来不及顾及自己的美髯,而是迫不及待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为何先生会有如此结论?
关羽现在也重新认识了诸葛亮,以前总觉得诸葛亮是那种很随和很平易近人,不露锋芒的人。
可知道了诸葛亮写的将军无用论,关羽就不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