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用提心吊胆的,害怕自己被突然废掉。
只要拿到了军权,政权,就算是晋文侯姬仇想要废太子,他也可以发动兵变。
这时候,杜伯从大殿外走来,恭敬的跪在了晋文侯姬仇的床榻前。
他向晋文侯姬仇取经,因为杜伯心里明白,晋国的太子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控整个改革的进程。
这么下去的话,晋国很可能会出大事。
而晋文侯姬仇对他的说法就是:“方法孤已经告诉你们了,就是灭掉晋国宗族!”
杜伯羞愧的说:“臣愚钝,不明白其中的关窍,还请主君明示。”
晋文侯姬仇强撑着身子坐了起来,用虚弱的语气缓缓的道:
“变法为什么难以掌控,改革为什么那么难?”
“就是因为改革变法侵害了太多贵族的利益!”
“作为一个国君,太子他要平衡变法的进程,才能让改革后的新兴权贵,抵抗住老旧权贵的打压。”
“一旦新兴权贵的势力不足,很容易就会让老旧贵族反杀!”
“但在改革的推进中,你无法预知每一个改革进程,是否都会对新兴贵族有利,有的时候,反而对新兴贵族有害。”
“那这个时候,这些新兴贵族也可能就站在了老旧贵族那一边,去反对国君。”
“这就是新制度最难以掌控的地方!”
“因为每时每刻,你都要重新评估你的国策,对于所有阶层的利弊。”
“尤其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分成改革派,反对派,中立派。”
“很多人,以为,这三派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无知!事实上,这三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不断跳阵营的,是时刻在变化的,今天是改革派,明天就可能是反对派。”
“这就非常考验一个国君的能力。”
“掌控力稍微有点欠缺,造成的结果就是崩盘!”
杜伯点点头,这正是他担心的问题吗?
别说是现在的太子姬伯了,就是他都伯,都不可能看穿很多国策,对所有人的影响。
因为三军六卿的改革,那是晋文侯以自己的眼光和格局提出来的。
其中很多国策在没有实施的时候,或者说在实施的没有彻底进行之前,他是否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这都是需要你提前去预判的。
杜伯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
于是,杜伯问出了自己关心的一点:
“那如何让这种复杂的制度掌控,跟太子那种平庸的能力之间,达到平衡呢?”
是的,太子很平庸,也许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