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宁王之所以没有响应朝廷旨意出兵,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政。”
“甚至将兵权完全交给我,也是因为高政。”
听到这。
徐妙云完全的懵了,万分不解的看着朱棣:“高政已经去了这么多年了,宁王难道还能如此顾念旧情不成?”
实则。
徐妙云自然是想不通的。
或许宁王重情重义。
但就朱棣造反之后,按兵不动或许就是最大的恩情,可朱权还给予了兵权?
“妙云。”
“你相信未卜先知吗?”朱棣沉声道。
正如同见到宁王朱权后,朱权第一个问题一样。
“夫君为何会说这话?”徐妙云不解问道。
“你自己看吧,这是高政留下来的信。”
“这一封是给十七弟的,也正是这封信让十七弟按兵不动,甚至将兵权交给了我。”
“而这一封信是当初高政十几年前写给十七弟的。”“当然,并非高政的原笔,而是我临摹的,那封原信已经交给十七弟了。”朱棣说着,直接将第一封信交给了徐妙云。
一听这。
“高政写的信?”徐妙云惊呆的看着,下意识的就将书信接了过来。
然后拿出信件,查看里面的内容。
当定睛查看后。
徐妙云的神情立刻变得突厄,惊讶,难以置信。
“这怎么可能?”
“十几年前,高政怎么就预料到了现在?”
“高政怎么做到的?”徐妙云一脸惊愕的道。
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未卜先知到了十几年后。
而且在十几年前,他就预料到了全家会造反,更预料到了朝廷的动作,甚至于提前将书信交给了朱权,让朱权免于动兵对付朱棣,也正是因为这封信,还将大宁兵权交给了朱棣。
一切都在十几年前就预料到了。
“妙云。”
“我们的儿子是天人。”
“虽然他已经走了,但他十几年前就在为我们全家筹划了,这一封信救了我们全家。”朱棣站起来,走到了徐妙云面前,轻声的安慰道。
他自然很清楚徐妙云看到这一封信后,心情有多么的沉重。
毕竟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们都难以忘记自己的长子。
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燕王世子一直空缺,也正是因为他们忘不了。
“高政既然拥有未卜先知之能,那为什么…为什么当初没有预料到吕氏要对他下手?”
徐妙云咬着嘴唇,十分挣扎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