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道:“礼部呈上来的五年规划当中不是说要建多少所府学和县学、社学么?也有人说百姓耕种不易,该给予进学读书的生员们一些优待。”
“咱这几天想了想,也觉得百姓耕种确实辛苦,因此决定要免除进学生员们的一应费用,由朝廷供给衣食,若是能考中功名的,其家人也免除徭役和一半的赋税。”
“只不过,咱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咱大明的田亩数终究是有限的,而百姓的丁口数量却会不断增长,若是以后人人都能读书科举,只怕国库要失去一半的赋税收入,甚至有可能无处征发徭役?”
“因此,咱就想着要改一改——社学、县学生员们由朝廷供给衣食不变,但是社学生员三考不能入县学者,放其归家为民,县学生员三考不能入府学者赐同秀才功名,亦放其归家为民,如见官不拜、免除赋税徭役等诸般优抚皆免,其等可在家自行读书,社学生员可再考县学,县学生员也可再考府学。”
“得入府学者为秀才,除读书以外,每月亦须到各地方府衙、县衙当中做十日小吏,由各地教谕视其能力给分,优秀者一分,平平者半分,无能者无分。凡积十分者许参加科举。连续三次乡试不中者赐同举人功名,其他放归为民、夺其优抚、许自行读书再考,与社学、县学同等。”
“凡通过乡试者,许其入国子监读书,每月须至六部当中做一旬小吏,由各部尚书给分,积十分者许参加会试和殿试,余者亦同府学之制。”
“……”
随着朱重八朱皇帝的嘴巴一张一翕,李善长和刘伯温的眼睛也是越睁越大。
如果不是当着朱重八朱皇帝的面,李善长甚至都想拉着刘伯温一块儿研究研究,朱皇帝到底是在夏伯启叔侄那里受到了什么样儿的刺激,才会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决定?
又或者,这么丧心病狂的策略到底是他朱皇帝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县在背后给他朱重八出主意?
这踏马不是明摆着给天底下的读书人两条路选么,第一条就是赶紧麻溜儿的响应朱皇帝和朝廷的号召出来做官,第二条就是失去一切优待,以后除了识字以外,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区别。
两条路,自己选。
更可怕的是,这种套路还会逼迫以后进入社学、县学、府学乃至于国子监的生员们拼命苦学,要不然就得承受来自于家庭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府学的生员有在地方上做小吏的经验,国子监的生员有在六部做小吏的经验,当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