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历史军事>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第418章 朱标:多谢姐夫救命之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8章 朱标:多谢姐夫救命之恩(2 / 3)

晒盐的海滩。

其实说起来也挺操蛋的。

晒盐法在元朝时就已经出现。

对比起煮盐法,晒盐法能够节省大量的木材,同时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

最关键的是,晒盐法的产量要远远高于煮盐法。

但是,晒盐法却一直没有推广。

因为其中牵扯到了灶户,牵扯到了盐价,同时也牵扯到了官府和盐贩的利润。

总之,因为乱七八糟的原因,元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晒盐法,要到永乐年间才开始慢慢推广。

而杨少峰想的就是在登州铺开晒盐法。

只要铺开晒盐法,盐的产量就能提高。

而盐的产量得以提高之后,就意味着盐的价格能够下降。

让朱标带着盐田晒出来的海盐回去,朱重八那个老登还能顾得上朱标?

杨少峰笑了笑,又带着朱标继续向前走,直到盐田边上才停住脚步。

朱标忍不住惊叫一声:“盐田!”

杨少峰笑了笑,说道:“不知道这份礼物如何?能否平息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怒火?”

朱标嘿嘿笑着说道:“能,太能了!对了,姐夫,这盐田一天能产出多少斤盐?”

杨少峰指着眼前的盐田,笑道:“一亩盐田,一天能出千斤盐。”

“仅蓬莱一个县,就能开出百十亩的盐田。”

“咱们就按一百亩盐田来计算。”

“百亩盐田,一天能产十万斤盐,一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万斤。”

“再按照每个人每年吃掉十斤盐来计算。”

“百亩盐田的产量,就够三百六十五万人吃上一整年。”

朱标整个人都麻了。

三百六十五万人?

整个山东布政使司都没有三百六十五万人!

也就是说,仅仅只是一个蓬莱县的盐田,就能供应整个山东布政使司还有富裕?

杨少峰又笑着说道:“当然,盐田受天气和潮汐的影响,并不是每天都能出盐。”

“一年当中,可能也就只有三五个月的时间能够用来晒盐。”

“所以,一百亩盐田的年产量根本达不到三千六百五十万斤,甚至连一千万斤都未必能达到。”

“但是,登州府还有其他的县可以开辟盐田。”

“即便按照每百亩盐田每年能产盐五百万斤计算,一年下来起码也得五千万斤了。”

五千万斤盐……

那岂不是一个登州府的产盐量,就已经足以供应整个山东加整个河南?

问题是山东又不仅仅只是登州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