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回去。”
朱标笑道:“正好,你也别让李祺带回去了,小弟直接替你带回去。”
题目有了,参考答案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对着答案给考生们打分。
简直完美。
正当朱标胡乱琢磨时,杨少峰却神色古怪的问道:“殿下不会打算拿臣的奏本当答案用吧?”
朱标微微一怔,问道:“难道不行么?”
那特么肯定不行啊!
姐夫理解你想要偷懒的心情,毕竟这也是你们老朱家一以贯之的毛病了。
但是你起码也得想想姐夫是个什么样儿的人吧?
姐夫可能会写一个十分详细的奏本吗?
一篇五百个字的奏本,除去开头、统计字数以及常规的修饰,真正有用的内容可能也就三百个字。
就这三百个字,姐夫还会把它分成好几条大提纲。
说白了,姐夫写奏本向来就是写个提纲,剩下的内容都是你爹和李善长、刘伯温他们用头发来替姐夫填充。
这玩意怎么可能拿去当考生们的参考答案!
杨少峰一边在心里吐槽自己,一边笑着说道:“殿下,臣写的奏本你也看过,实在是不适合拿来做参考答案。”
“以臣之见,殿下不妨等殿试之后,把臣的奏本拿给韩国公和诚意伯,让他们完善之后再当作参考答案。”
朱标当即就笑着点了点头,应道:“姐夫放心,小弟心里有数。”
……
正当杨少峰和朱标一块儿琢磨着怎么坑害殿试考生时,朱皇帝和李善长、刘伯温也同样在商量着怎么坑害考生们。
朱皇帝的想法很简单。
既然这些考生都是从县试一路杀到殿试的,那就说明这些人都是有学问的。
既然有学问,那就不能浪费。
比如说那些文章写得好的,可以安排到翰林院。
比如说那些文章写得稍差一些,但是数学方面比较好的就可以安排到户部。
还有那些文章写得满腔热血的,像这样儿的愣头青就比较适合安排到御史台。
但是刘伯温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在刘伯温看来,这些能够走到殿试的考生,要说他们写文章的水平那肯定都是极好的,可能自己都不如他们会写。
问题是文章写得好,并不代表这些人就会当官。
不是随便拉一个读书人出来就能有杨驸马的水平。
所以,这些生员们不宜直接授官,而是应该先把他们发配到六部和诸监、寺、御史台等衙门去观政。
说人话就是先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