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三个阵营就是包括支付贝和瑞信支付财富通等在内第三方支付公司,他们拥有最多的用户和最广泛的使用场景,却是三方阵营当中话语权最小的。
这次标准出台的过程中,国家银行确实也考虑到了第三个阵营的存在,邀请各方代表去做了听证,还听取了一些建议,可是刚刚出台的标准草案中,第三方的建议基本没有采纳。
尤其是关于瑞信提出的二维码标准管理问题,草案中完全没有体现,因为各方利益目前的焦点都集中在nfc上,基本没有人在意二维码。
这次草案中包括远程在线和近场支付两个支付应用模式,前者由于铧国的电商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以支付贝和财富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应用经验,互联网支付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也基本成熟,在编制过程当中并没有引发什么争议。
真正有争议的是近场支付。
所谓近场支付指的是用户手持移动设备利用nfc(nearfieldmuna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传感器,在近距离与特定收单设备(如pos机)完成支付,这种支付可以联网也可以不联网,某些大城市的公交ic卡采用的就是类似方式。
国家银行召集三方阵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采取一个统一标准来开发近场支付标准。
当年国内引进金融ic卡技术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当时直接抄的外国标准,而这次铧国走在世界前列,没有模板可以抄。
国家银行想要维护自身利益,提出的方案基本参照银行卡和金融ic卡的标准,按照他们的模式,所谓的近场支付其实就是把一张金融ic卡塞进手机。
这个模式下,支付的最关键环节就是金融ic卡,而金融ic卡的发行权和管理权在银行,也就是说银行在整个产业链上占据了顶端,下游包括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全都要仰仗银行的鼻息。
运营商当然不同意,他们认为nfc作为一种通信手段,既可以做在手机里,也可以放进sim卡里,甚至可以放进sd卡里,为什么要增加一个金融ic卡呢?所以他们的意见是,直接把nfc功能整合在手机中,这样一来运营商的话语权就大大增加了。
至于第三方支付公司,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想法,甚至手机厂商、硬件厂商、芯片厂商乃至于苹果、谷歌、微软这些操作系统提供商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都想在标准的制定当中博得一定的话语权。
除了通信标准之外,由谁来搭建可信服务平台(trustedserviceman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