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示对大明的忠诚,也有的小国不自量力,妄图与大明为敌,甚至在边境陈兵,挑衅大明的权威。
只不过,对于这些小国而言,他们不过是大明身上的小患,如若真的动兵,收拾起来也并非难事。
而北元,才是属于大明真正的大患,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安全。
“父皇。”
朱标略作思索,十分自信的说道:“儿臣觉得,让高丽去内斗吧。”
“这李成桂是个聪明人,知道未来要怎样与我大明相处。”
“此番北伐成功之后,北元再无法与我大明形成鼎立之势。”
“如若李成桂胆敢招惹我大明,那就让他知道什么是大明天威。”
朱标说这些话时,脸上带着一种大国储君的自信,颇有帝王之霸气。
而听着朱标这一番话,朱元璋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动容之色,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标儿说的没错,此话已经有了帝王之气。”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欣慰与喜悦,他对朱标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朱标已经完全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谋略的储君,具备了治理天下的能力,更有对外的能力。
听着朱元璋的夸赞,朝堂上的群臣自然是毫无意外。
毕竟如今这一朝的皇帝父子之间关系融洽,根本不是历朝历代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当今皇上对太子极为信任,根本不担心太子会篡位夺权。
因为在皇帝看来,未来的一切反正都是太子朱标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太子铺路,帮助他更好地继承皇位,治理天下。
“不过父皇。”
朱标话锋一转,笑着看着朱元璋道:“再有三个多月便是年关将近了,而明年则是有着一件大事需要我朝廷全力操办啊。”
朱标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期待,似乎已经对这件大事充满了憧憬。
“是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感慨道:“不知不觉三年的恩科又到了。”
“不知这一次会不会给咱大明带来多少人才。”
朱元璋的脸上同样也露出了期待的神情,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每一次恩科,都是大明选拔人才的重要机会,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恩科,为国家招揽到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大明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
“父皇,我大明人杰地灵,无数人才涌现,此番恩科也断然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朱标笑着说道,语气笃定。
他知道在大明这片广袤的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