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不当,必然会引发诸多混乱,甚至可能危及边疆的稳定。
对于昔日北元的权贵,那些掌握着庞大产业的人,朱元璋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在他看来,这正是一个抄家充实国库的绝佳机会,以弥补因战争而损耗的巨大财力。
然而。
对于普通平民百姓,朱元璋却有着不同的考量。
这些平民如今已经是大明的子民,不能随意杀戮,必须依照大明的国策妥善治理,而合理的府域划分则是治理的关键第一步。
“标儿。”
朱元璋再次看向朱标,目光中满是期待:“对于府域划分,你有何具体看法?不妨详细说来。”
显然。
在朱元璋心中,对此事早已有所谋划。
如此广袤的疆域,绝不能简单地直接划分到某一个府域之中。
毕竟,边境地区分封着他的诸位塞王,虽然如今他在位时,藩王们都表现得安分守己,但未来之事,谁也无法预料。
权力往往会让人迷失本性,为了防止藩王势力过度膨胀,威胁中央政权,朱元璋在分封藩国时,可谓煞费苦心,经过了深思熟虑。
各个藩国之间相互制衡,环环相扣,即便他们联合起来,也难以与朝廷抗衡。
“父皇。”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询问,略作思索,然后有条不紊的回答道:“依儿臣之见,可以将北平府分出一部分城池,划入真定府以及大宁府。”
“同时,让北平府向北扩张,将原北元的这片疆域全部纳入我大明版图,归于北平府治理。”
“四弟朱棣素有雄才大略,再派遣几位善于治理地方的能臣辅佐,相信定然能够迅速将这片新纳入的疆域治理得井井有条,使之真正成为我大明稳固的领土。”
朱标言辞恳切,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些话也都都彰显着他对北疆情形的精准把握。
听到朱标这番见解,朱元璋眼中闪过欣慰与满意,他面带微笑,看着朱标,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显然,朱标所说的,正是朱元璋心中所想。
朱标虽以仁厚著称,但作为未来的皇帝,他同样深谙皇权制衡之道。
在他心中,绝不容许任何一股势力一家独大,尤其是藩王势力的过度扩增,那是绝对不可取的。
自古以来,藩王之祸层出不穷,诸多历史教训历历在目,朱标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行事极为谨慎。
“标儿,你说得对。”
朱元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在大殿内回荡:“咱正是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