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不仅邀请了诸葛亮,还有其他天资聪颖的少年。”
“我的目的很简单,我希望这些少年人从我这里学习到本事后,以后能为我工作。”
“当然,我也不强迫这些少年以后留在我身边工作。”
“他们学成以后,若认为与我志向不合,也可以另择他主。”
刘备又指了指身边的荀衍:
“诸葛亮可以在他身边学习政务,等学成后可以直接留在郡丞身边做事。”
诸葛玄颇为心动。
好啊!
若是诸葛亮能在荀衍身边学习,那前途也是极好的。
只是他有些担心诸葛亮在这边的安全问题,毕竟现在诸葛亮才11岁。
刘备道:“如果诸葛先生不放心,也可以来我郡府工作,我会非常欢迎。”
“一来诸葛先生能照顾诸葛亮,二来也能帮我做事。”
“诸葛家若有其他男丁,也可一同前来。”
如此优厚的条件,诸葛玄没有理由不答应。
诸葛玄当即起身行礼道:“郡守厚爱,玄感激不已!”
这算是答应下来了。
刘备心情大好。
这下真把诸葛家一窝端了。
虽然诸葛家有钱,就算诸葛玄不上班也能养得起几个孩子。
但在这乱世中,有一个官位,总比赋闲在家安全许多。
况且琅琊被黄巾军占领了大半,诸葛玄早就计划带着孩子们逃到刘表那边了。
既然刘备这边这么近,就干脆投到刘备帐下好了。
连荀衍都辅佐刘备,说明刘备不会太差。
既然事情谈妥,诸葛玄也不再耽误刘备和荀衍的时间,约定等收拾好家中细软,便举家迁来郯县。
回到马车。
诸葛玄问诸葛亮:“你觉得刘郡守怎么样?”
诸葛亮道:“从前他在平原县的时候我听说过他,都说他是个温和谦逊的君子。”
“今日一见,我倒觉得他是个豪爽之人。”
“从他亲自带着郡丞来迎接叔父,也可以看得出,此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诸葛亮看向窗外那些干得热火朝天的人们:
“而且他施行仁政,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这一路上全是干活的人,一片欣欣向荣。”
“相比与东海郡的积极向上,琅琊那边倒显得沉寂许多。”
“我很喜欢东海郡的氛围,我觉得刘备能成一番大事。”
诸葛玄哈哈大笑:“说得不错,刘备确实很特别。”
“其他郡守大多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