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整个平安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动力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大动脉作用。但是啊,由于近年来过往车辆日益增多,超重超载现象比较严重,对这条路造成了极大的损伤。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按照市里面护林护路大会的统一安排,我们积极行动,率先筹建了公路养护站,就在县界,离得不远。”
唐瑞林略作思考后,决定不乘车,而是选择步行前往,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周边情况。于是,一行人簇拥着唐瑞林朝着公路养护站的方向稳步走去。
不多时,一座略显质朴的建筑映入眼帘,像是一处民房,门口挂着白底黑子的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平安县交通局高标准公路养护站”。院墙上新刷的白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上面“爱护公路,人人有责”八个红色大字。
唐瑞林站在养护站的铁门口,目光被旁边整齐排列的四块展板吸引。展板依次展开,内容丰富详实。第一块展板全面介绍了平安县的县情,涵盖人口规模、土地规模以及经济规模等方面,让几位领导对平安县的整体概况一目了然;第二块着重介绍了平安县的交通情况,从全省第一个高标准县城公路到现在的基本交通网,无一不包;第三块则聚焦于公路养护站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人员构成、日常工作内容等;第四块展示了平安县“五强县”建设的规划……
这时,县长孙友福主动站到唐瑞林身旁,开始逐块展板进行详细介绍。他的讲解清晰明了,每一个数据、每一项规划都信手拈来,足见其对本县情况的熟悉程度。唐瑞林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当介绍到养护站时,唐瑞林的神情变得格外专注。毕竟,全市已确定开展三年交通会战,三年时间计划修建3000公里的高标准公路,如此庞大的工程,后续的管养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听到孙友福介绍公路养护站没有专门编制,而是由各乡分管交通的副乡长兼任站长,经费也需乡镇自筹,唐瑞林不禁心生疑虑,问道:“这个没有编制、没有经费的养护站,具体怎么开展工作呀?”
孙友福赶忙解释道:“唐市长,情况是这样的。人员编制方面,都是从现有人员中进行调剂。除了站长由分管副乡长兼任外,其他工作人员则由沿线各村自行负责,通俗来讲,就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至于经费,还是来自于提留统筹,养护方面小问题靠乡镇,大问题靠县里,养护站的目的主要是日常的小坑槽的填补,避免发展成大的坑槽。公路沿线的每个村都要与乡里面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养护责任。乡里面再与县交通局签订责任书,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