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全心里头满是忧虑。
钱呐,真是个好东西。作为副县级领导干部,1990年涨过一次工资,可涨完之后,一个月也就不到200块钱。再加上媳妇在建筑总公司当会计,每个月能拿到将近200块钱,两口子一个月拢共将近400块钱的收入,在东原的双职工家庭里,绝对算是高收入了。可谁能想到,如今这世道彻底变了。今年年底,在三级干部会上,好些乡镇干部都在抱怨,说不少年轻的村干部都辞职跑去南方打工了。就说在深圳,一家造纸厂工人的工资能到500元,而深圳一家纽扣厂维修机器的师傅,一个月工资更是高达2100元。这么一对比,一个普普通通、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只要懂点简单维修知识,脑子灵光点,一个月挣的钱,顶得上平安县县处级干部一年的工资。别说深圳了,就咱平安县,那些收头发的小商贩,哪怕平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生意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五六千块钱。县委副书记这头衔,听着确实光鲜亮丽,可一家人省吃俭用攒几年的钱,还比不上人家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一年挣得多。这事儿搁谁身上,心里能平衡得了?
曾经意气风发的魏昌全,也难免生出一种挫败感。当然,有这种挫败感的可不止魏昌全一个人,大大小小的干部,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不平衡,大家都在讨论,财富分配制度出了问题,组织上这是亏待了干部,所以下海经商的干部越来越多。
魏昌全心里明白,自己就跟孔乙己似的,脱不下那身所谓体面的长衫,让他辞职下海,他还真没那个勇气。毕竟,在整个平安县,县委副书记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就算是身价几十万的老板,在他面前也得恭恭敬敬、低三下四的,权力这东西,可不是多少钱能买来的。魏昌全心里不禁感慨,要是能一边当着官,一边还能发财,那才叫过上好日子了。再说了,县里头不少干部,不就是这么干的嘛。靠着手里的资源或者渠道,早几年就做起了生意。虽说现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公职人员做生意,可只要换个不是干部的亲戚的名字,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当周海英打电话跟魏昌全说,拿五万块钱替他入股龙腾汽运公司的时候,魏昌全嘴上虽说拒绝,可心里头却坦然接受了。是啊,在他看来,周鸿基、钟毅、邓牧为、张庆合、李尚武他们的思想,早就跟不上时代了。
钱虽然好拿,可真到办事的时候,魏昌全心里又陷入了无尽的纠结。联营汽车公司眼下正和东投集团举行会谈,双方都有合作的意向,签订合同也就是早晚的事儿。要是周海英知道了东投集团打算借用联营公司的执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