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警惕。不得不说,柳如红的这份警惕并非毫无道理。晓阳心里盘算的,是五年后的郑红旗,她坚信郑红旗的未来绝非一个普通副市长所能局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投资,是对郑红旗未来仕途的押注。这话虽说听起来不太好听,但事实确实如此。晓阳心里明白,自家的人脉关系在东原虽广,但月盈则亏,盛极必衰乃常理。要想长久保持如今的地位,就得不断结交新的领导,而郑红旗无疑是个极具潜力的对象。
柳如红亲昵地挽起晓阳的胳膊,语气中透着亲切:“晓阳啊,听红旗说你们小两口挺有钱的,难不成在外面还做着生意?”
晓阳心里清楚,郑红旗书记对自己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既然如此,柳如红自然也心中有数。这个时候再遮遮掩掩,反倒显得心虚。于是,晓阳坦然说道:“嫂子,之前确实做过一些生意。但这都90年代了,国家政策不允许了,我们就果断停了。”
柳如红微微点头,应道:“这样啊,那也挺好的。”
晓阳又补充道:“现在我名下干干净净,就是个普通干部。不过家里亲戚其他人倒是还在做生意。”
柳如红听完,觉得与自己所掌握的情况相符,便信了晓阳的话。她心想,晓阳是真心实意想帮自己一把。毕竟郑红旗平日里花钱也比较随性,这个时候解决一下家里的经济问题,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柳如红略带感激地说道:“晓阳啊,那当嫂子的先谢谢你了。这样吧,嫂子也不能一分钱不出,我们家多少还有些积蓄,我先给你拿1万。”
晓阳深知,即便是关系亲密如兄弟,在钱财上也得算清楚。既然柳如红主动提出拿出1万,她也没有过多推辞,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随后,晓阳和柳如红手挽着手,朝着食堂走去。市委党校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虽不奢华,却在古朴中尽显大气。地面铺着青砖,每一块青砖都摆放得错落有致,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均匀一致,透着一种规整的美感。校园里有一栋灰色的苏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房顶铺着红色琉璃瓦,本以为灰红搭配会显得突兀,可这栋建筑却将两种颜色融合得恰到好处,和谐而又庄重。这也让人不禁感叹,中苏之间那段蜜月期的文化交融,确实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两人来到食堂,映入眼帘的是简单朴素的晚餐。党校本就是个清水衙门,到了晚上,很少有学员愿意在食堂就餐。大家都三五成群地外出聚餐,借此机会拓展人脉、加深感情。在他们看来,党校的学习培训不仅是提升自我的机会,更是结交朋友、为未来仕途铺路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