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挑出10名会使用掷弹筒的人,分成两组,跟随机枪手。
小坡反斜面隐藏机枪与掷弹筒这个知识点,很多书上都有。
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纲要》第三章伏击要点。
但也要和机枪手保持距离,免得对方的掷弹筒一个榴弹损失了两个杀器。
“要记住你们发射榴弹的时间,机枪交叉扫射过后他们是懵的,你们要等一会,等他们缓过神,你们再打,再一次把他们打懵,能延长他们慌乱的时间。”
“呼!”
袁理长舒一口气,将盒子炮插进后腰的皮带,又将“受伤”的手挂在胸前的纱布上。
静静的等待着。
几分钟之后。
两支部队,保持着50米的安全距离,互相张望着。
日军的步兵操典上有记录过两支互不相识的部队相遇如何处理。
两支部队会以蹲姿或者卧姿分散隐蔽,避免被集中火力。
但是再分散隐蔽能分散隐蔽到哪里去呢?
这里没有多少掩体,唯一的小坡还是靠近袁理这边的,并且也提前安排了人手。
所以袁理安排了分散隐蔽,但是并不会造成对方太大的警惕。
因为对方也会进行一样的操作,只不过他的位置被袁理指定了而已。
从环境上看,袁理所在的地理位置微微有些高,而且掩体较多,关键是靠近袁理的小坡后面有轻机枪和掷弹筒埋伏着。
随后是喊话确认双方互报家门。
答的上来的话,会进行暗号核对。
当然这里的暗号核对,不是影视剧里高声大喊,当着很多人的面直接说出来。
而是有专门传口令的人员。
双方派传令员互传口令,而且要凑到双方指挥官的耳边小声的说出来。
日军对于“沉默部队”极度敏感,如果含糊其词或者是回答的模糊。
可以立刻开枪。
在历史上1942年,就发生过误伤的情况,一方回答问题回答慢了,立刻遭受到了射击。
造成12头畜生的死亡。
袁理头上包裹着纱布,但是脸上看到他们之后,立刻洋溢起了热情的笑容。
立刻用日语说道:“嗨!这里是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第二中队的第三小队,你们是哪个部队的?”
袁理说完之后,心里微微有些下沉,因为对方的指挥官脸上没有任何寒暄的表情。
跟刚开始一样很冰冷。
袁理瞬间决定,先发制人。
因为这种人大概率会按规矩办事,并且警惕性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