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小李兴奋地跳了起来,“刘师傅,我们要量产啦!”
刘好仃却只是笑了笑,说了句:“别高兴得太早,量产才是真正的考验。”
回到车间,刘好仃立刻召集了几名老工人,开始安排生产线的准备工作。
“首先得确认原材料有没有库存。”他说。
老张翻了翻物料清单,脸色不太好看:“关键材料只剩三分之一了,供应商说最快要两天才能送到。”
“两天?”刘好仃皱眉,“我们等不起。”
他低头想了想,转身走进仓库,翻找了一会儿,拎出了几瓶备用材料。
“这些虽然不是最优选,但可以临时替代一部分主料。”他说,“先把比例调整一下,先开小批量试试。”
老张点头,“我去联系以前认识的一个供货商,看他能不能紧急调点现货过来。”
“辛苦了。”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
老张摆摆手,“咱都是为了厂子嘛。”
当天晚上,刘好仃带着小李和几名工人加班调试生产线参数。温度控制、传送带速度、喷涂压力……每一个细节都要重新校准。
“这条线本来是做普通玻璃的,现在要做节能玻璃,工艺完全不一样。”刘好仃一边检查设备一边说,“咱们得把每一步都摸熟了,不能出差错。”
小李认真地记笔记,“刘师傅,你说这第一批产品要是成功了,会卖到哪儿去啊?”
刘好仃笑了,“你别想那么远,先把眼前的事干好。”
凌晨一点多,第一块新型节能玻璃顺利下线。
刘好仃拿起来对着灯光仔细看,玻璃通透无瑕,边缘整齐,涂层均匀。
“成了。”他说。
小李激动得差点把笔掉地上,“真的成了!”
刘好仃却没有太激动,他只是默默地把这块玻璃放在工作台上,轻声说了一句:“这只是开始。”
第二天一早,厂里正式宣布启动量产。工人们忙碌地调配机器、清点原料,整个厂区弥漫着一股久违的活力。
刘好仃站在生产线旁,看着玻璃一块块地被送进下一道工序,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刘师傅!”小李跑过来,“厂长说今天中午要请咱们吃饭!”
“哦?”刘好仃挑了挑眉,“这么隆重?”
“当然啦!这可是咱们厂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新产品!”
刘好仃笑着摇头,“一顿饭哪够庆祝的,还得继续盯生产呢。”
午饭时间到了,大家围坐在食堂一角,热热闹闹地吃着喝着。厂长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