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哥,这些资料能不能电子化一下?”新人小林一边翻一边问。
刘好仃看了看堆在桌上的文件夹,叹了口气:“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这样吧,我陪你一起整理。”
于是接下来几天,刘好仃亲自带着小林和另一位新同事,把资料按区域、产品类型、合作时间做了个简易索引手册。虽然比不上专业的数据库,但至少找起来快多了。
“这下方便多了。”小林翻着手册笑着说,“我还以为第一天就得被资料淹死。”
“慢慢来。”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咱们这儿节奏快,但节奏快不代表不能踏实做事。”
除了整理资料,为了让新人尽快上手,刘好仃还特意安排了三天的产品知识培训。由研发骨干轮流授课,讲产品原理、应用场景、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培训期间,有个老员工私下找到刘好仃,皱着眉头说:“刘哥,你说教这么快,他们真能学会吗?”
刘好仃看着他笑了笑:“你觉得他们学不会?”
“不是学不会,是学得太快了。”那人挠挠头,“我们当初可是慢慢摸索出来的。”
“时代不一样了。”刘好仃拍拍他的肩,“他们是新人,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咱们得给他们机会,也得让自己适应变化。”
那人听了,点了点头,转身走了。但从那天起,他对新同事的态度明显温和了不少。
研发组那边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新来的几位技术员对设备操作还不太熟悉,尤其是实验室里的那台新型激光切割机,参数设置和旧型号完全不一样。有次一位新员工操作失误,差点把一块样品切坏了。
“这机器怎么这么难搞?”新人小陈抱怨道。
刘好仃过来一看,发现确实是参数没调对。他没有责备,而是当场做了一次示范,并让老员工在一旁记录操作步骤。
“你们别急。”他说,“先把基础练熟,后面的才能上手。”
为了让大家更快适应,他还重新规划了实验区,划出一块“新手专用操作区”,专门供新人练习使用。同时制定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都要签字确认,确保责任明确。
“这样一来,大家用得安心,我也放心。”他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团队逐渐稳定下来。老员工开始带新人,新人也开始独立完成任务。整个厂里,忙碌中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默契。
某天下午,刘好仃在车间转悠,看到几个新来的小伙子正围在一起讨论什么,时不时还动手比划。他走近一听,是在研究一个新产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