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
只见操作员在设定温度后,犹豫了一下,又按下了一个按钮——冷却。
“这是怎么回事?”王海皱眉,“按理说这时候不该加冷却步骤。”
“我记得那天没人安排这个步骤。”小张翻了翻操作手册,“标准流程里也没有这一项。”
“那就是人为操作。”刘好仃低声说,“得问问当事人。”
他们找到了那位操作员,对方回忆了一会儿,挠头道:“我当时看温度有点高,怕出问题,就想着多降一下。”
“你确定是出于这个判断?”刘好仃追问。
“嗯,主要是那批材料颜色看起来偏深,我以为是热过头了。”操作员点头,“所以才临时加了个冷却步骤。”
听到这里,刘好仃眼神一亮:“材料颜色偏深?”
“对,跟平时不太一样。”操作员补充道,“不过我没太在意,以为是光照的问题。”
“不是光照的问题。”刘好仃低头翻笔记,“NANO-2018-A3批次的材料储存时间长,活性可能下降了。颜色变深,说明它已经开始发生轻微变化。”
王海恍然大悟:“难怪响应速度会慢。”
“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刘好仃语气平静,“但我们得确认另一个问题——固化温度到底有没有影响性能。”
为了验证这一点,刘好仃让设备组提供当天的运行日志。
“你们看这段。”他指着图表上的一段曲线,“虽然传感器短暂失灵,但整体来看,温度确实比标准值高了两度。”
“也就是说,两个变量同时存在。”小张总结道,“材料活性下降+固化温度偏高。”
“没错。”刘好仃点头,“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性能下降。”
王海若有所思:“那接下来怎么办?”
“下一步是确定哪个是主因。”刘好仃说,“我们可以做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换新批次材料,保持温度不变;另一组用旧材料,调整温度到标准值。”
“听起来可行。”王海点头。
“但别急。”刘好仃摆手,“我们先把所有信息汇总一下,画个因果图,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说着,他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树状图,将所有可能的因素归类,并用箭头连接它们与最终结果的关系。
当画完时,他停下笔,盯着图看了许久。
“果然,”他说,“材料配比和温度控制这两个分支,直接影响了响应速度。”
空气安静了几秒,大家都在消化这些信息。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