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冲进3号线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机油与金属摩擦后的焦糊味。水温表的指针还在微微颤抖,像在诉说着它的不安。几个工人围在冷却系统旁,有人低声嘟囔着什么,也有人干脆蹲在地上,脸上写满了焦虑。
“情况怎么样?”刘好仃一边脱外套,一边问站在控制台前的小王。
小王擦了把汗,语气急促:“刚稳定下来不到十分钟,温度又往上蹿了0.5度。维修组说可能是散热器堵塞,但拆开一看又没发现明显异物。”
刘好仃皱了皱眉,走到设备前仔细看了看散热口的位置。果然,那里积了不少灰尘和细碎玻璃渣,像是被风吹进去后日积月累堆积起来的。他用手指轻轻一刮,黑乎乎的一层便掉了下来。
“这不是小事。”他说,“这些杂质会影响散热效率,时间久了会加速设备老化。”
正说着,对讲机里传来调度室的声音:“刘哥,1号线刚刚也报了个异常,说是切割台震动过大,怀疑是轴承松动。”
刘好仃心里一沉,交货期只剩48小时,现在生产线一个接一个出问题,简直是雪上加霜。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小王说:“通知所有班组长,十分钟后到会议室开会。另外,让质检部抽调人手,先把3号线的问题数据整理出来。”
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再安排两个人去仓库看看,备用零件还剩多少。”
小王点头跑开,刘好仃则留在现场继续观察冷却系统的运行状态。他蹲下身,用手电照了照管道内壁,果然发现几处锈迹斑斑的地方。
“老张呢?”他问旁边的工人。
“刚才去换工具了。”
刘好仃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心想:今天这仗,不好打。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像是能拧出水来。各条线的负责人围坐在桌边,手里都拿着记录本,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担忧。
“各位,”刘好仃开口,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我们现在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冷却系统不稳定,二是切割设备频繁故障。这两个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否则交货期肯定保不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决定成立两个应急小组,一组负责抢修设备,二组负责调整生产流程。谁愿意带队?”
话音刚落,老张就举起了手:“我带技术组处理设备问题,没问题。”
“好。”刘好仃点头,“那另一组由我亲自带。”
接着,他开始分配任务:“小王负责协调备件调运;老赵你带人检查其他生产线的冷却系统,防止类似